2)第六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吕布_万界之大佬都是我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料,一部《三国演义》让人们对他误解了一千多年,比特么窦娥还冤枉。

  《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一个两次诛杀自己的干爹,跪地认过三次干亲,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的反复小人,似乎并不能被人称之为英雄。

  而所谓英雄,不就是能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拯民于苦难之中者?

  被视作“墙头草”、“三姓家奴”、立场摇摆不定的吕布,其实真正做到了上述几点。

  吕布除掉了独持权柄、祸乱朝纲的民贼董卓,结束了董卓的恐怖黑暗统治,以实际行动证实自己才是真英雄。

  他的义举,使东汉末期动荡混乱的政局暂时结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百姓的无尽苦难。

  曹操想干而办不到的事情,吕布三下五除二就干成了,他不是英雄是什么?

  至于他是中了王允、貂蝉设下的美人计,与义父董卓争风吃醋,这才杀了董卓,不过是后世演义小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罢了。

  吕布人生最大的污点,不外乎是杀掉丁原、董卓,而这两人均是他的义父。

  而在中国古代,杀掉义父,乃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之罪。

  检阅史书,隐隐觉得他似乎是一位被后世有意无意误读、被妖魔化的东汉末、三国早期的大英雄。

  从当时风云激荡的社会大背景来看,吕布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出格。

  在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失序,人们为土地、为官位、为钱财、为理念、为美女、甚至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陡起杀机,部下击杀上司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比如:张翼杀刘璝,甘宁杀黄祖,都是以下犯上之事件,却并未引起任何争议。

  或许是吕布的名头太过响亮,被用来做了典型,才引得后世恶评如潮,至今余波未平。

  吕布杀丁原,似乎有见利忘义之嫌,可视为不义之举,亦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然而,他杀董卓,则是大快人心之举。他袭杀董卓,既有个人恩怨所致,也有道义与底线之争,在当时的情形下,吕布也算勇于担当,敢爱敢恨了。

  他一举除掉杀人如麻、天怒人怨的董卓,是历史大事一件,亦是好事一桩。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说,当初司徒王允策反吕布之时,吕布也曾经犹豫迟疑。

  两人之间的对话十分耐人寻味。

  布曰:“奈如父子何”!意思是我俩毕竟是父子,怎忍心下手弑父。

  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王允说,你姓吕,他姓董,又没有一丝血缘关系,何况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还谈什么本就不存在的父子情谊啊!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吕布并非灭绝人性,毫无底线、丧尽天良之人。

  况且,在那个颠沛流离,暗流激涌的年代,形象一贯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