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做生意、做教育_六零国营小饭馆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看来比起徐樱,她还是太落后了。

  赵桂竹愧疚又虚心的说:“借不出来就算了,你还知道点儿啥跟咱饺子馆儿有关的?能不能多给姨讲讲?”

  “能。”

  徐樱既然把管理上最简单的“员工激励”都讲了,也就不介意再多讲讲。

  她就根据自己刚刚提出的五个人,专门给赵桂竹和纪茹芳讲了讲“人才蓄水池”的概念和应用。

  徐樱上辈子是个有点儿传统的老板,她向来相信‘自己人’,所以上辈子在她自己的公司里就一直设有‘人才蓄水池’,她还会亲自至少每年花一个月来带这批新人。

  虽然结果有利有弊,但整体用下来,她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利是大于弊的。

  而现在的饺子馆儿其实比她那时候更需要“人才蓄水池”。

  为啥呢?

  因为这是个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年代!

  如果她记得没错,国家在十来年前就搞过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不少村儿里的小学校正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

  可经过困难的那几年吃饭都吃不饱的日子,读书认字儿就又变成了奢侈的事儿,更何况他们这地方虽不算穷乡僻壤,但根据她的了解,扫盲运动也没在这儿掀起太大的风浪,否则正值当年的纪茹芳和杨花儿就不会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这种情况下,想找会计、采购,乃至于识字儿的服务员,简直是难上加难。

  那咋办呢?

  只能培养。

  可要培养,就得有个晋升机制,因为很少有人是天生对学习有兴趣的。像杨花儿这种有天分学厨的,也绝对不多。

  老百姓多的是没啥天分、不爱学习的。

  那怎么鼓励他们接受培养?

  就得靠晋升。

  这样一套机制施行下来,最快三个月,最慢一年,饺子馆儿绝对不会再缺人,而是可以挑人。如果到时候发展的好,人们看到进饺子馆儿不止可以做工,还能学习进步,那他们再找人,必定就能找来更好的人才。

  可谓一举两得了。

  她讲完这套道理,赵桂竹是又惊又喜,惊自然是惊讶徐樱的聪明博学,喜则是想到了另外一回事。

  “我早就跟镇上说,咱们得办一次彻彻底底的扫盲班,不能让大伙儿睁眼瞎的过日子。镇上一直没同意,为啥呢?就是因为没好处就没人来学!现在可好了,要是咱们这个‘人才蓄水池’能办好,肯定能鼓励不少人识字学习求进步啊!”

  她真是越想越觉得高兴,甚至想到说:“咱眼下没啥地方,可以只招女娃,咱这地方还是重男轻女,女娃读书少,没长大就都嫁人生娃了,好好儿的年纪就成了家庭妇女,实在是浪费。咱就让她们看看识字读书有多好,能挣钱,有尊严,就不信她们不想读?只要她们想,我就能跟镇上和街办申请重开扫盲班儿,让这些女娃娃们免费读书认字儿!”

  赵桂竹边说边在当地上转悠。

  纪茹芳被她搞得也很憧憬,说:“那咱以后就不是只做生意,还能做那个,那个……”

  她说不上来,下意识就看徐樱。

  徐樱给她补上说:“做教育。”

  。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