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大唐使团缓出行_我在中唐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部侍郎,知贡举多年,也是名儒。吕温又从陆贽治《春秋》,跟梁肃学文章,博采众长,才华惊世。

  另外,吕温之父吕渭还任过太子右庶子,算是太子李诵的恩师,也曾提携过太子侍读王叔文。

  所以吕温丁忧之后,凭借着家族强大背景,加上太子一派的推荐,轻易官拜左拾遗。

  吕温作为此次出使吐蕃的判官,数日前已到达陇右洮州,正好碰到了袁同直。

  吕温惊讶之余,写了一封家书请袁同直代为捎回,还写了首《临洮送袁七书记归朝》的诗记录此事,诗曰:

  忆年十五在江湄,

  闻说平凉且半疑。

  岂料殷勤洮水上,

  却将家信托袁师。

  “平凉劫盟”发生在贞元四年(公园787年),而吕温出生于公园772年,正好十五岁。

  此番袁同直被俘十七年后能够归国,李宁猜测是唐朝与吐蕃私下协商达成的。既然有求于人,就改有求人的姿态,把当初抓走的人,现在还活着的人放回来,不然没得谈。

  皇帝李适圣上极为重视此次出使,特派秘书监张荐为吐蕃吊祭使,加封工部侍郎、御史大夫。

  张荐表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家张鷟之孙。他敏锐善辩,曾护送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后又出任回纥吊祭使,是位外交人才。

  张荐还精通文史,执掌秘书监,是位博学大儒。唐朝的秘书监负责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兼修史书,尤为清贵,是天下文人表率。他常年任职于此,可见其能。

  此次吕温正是作为判官,陪同工部侍郎张荐出使吐蕃吊祭。他的官职也因此由从八品上的左拾遗,骤然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官轶直接上升六阶,不得不感叹升官之迅速。

  当然,吕温如此升迁之速,自然和出使吐蕃分不开。大唐和吐蕃征战将近一个世纪,陇右、河西、西域之地尽失。两年前终于打了个大胜仗,这两年,年年来使,似有缓和之意。

  李宁听康艺全说:“窦拾遗固辞不受,这才落于吕拾遗。”

  李宁知道吕温胆大心细,刚正豪爽,适合做外交工作。他言下之意,似乎吕温并不是皇帝李适首选之人。于是李宁问康艺全道:“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康艺全慢慢回到:“听说,圣上本来属意窦拾遗,奈何窦拾遗固辞不受。”

  第128章大唐使团缓出行(第2/4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宁知道窦群这人,他还用窦群布衣而仕的事迹劝谏过孟郊,成功把孟郊拐走。(详见第098章:陆鸿渐煮茶听书)

  说来也巧,窦常和吕温同时在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前为五月后为八月)被举荐,都是担任左拾遗一职。

  而且两人都是书香门第,更巧的是两人都以兄友弟恭、家学渊源闻名于世。河中四吕:吕温、吕恭、吕俭、吕让,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