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猜,是莱妮_大反派也有春天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堡对她极为欣赏,甚至说“我可以把你塑造得跟黛德丽一样举世闻名”。就在这时,另一个比斯登堡更欣赏她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其实。莱妮·里芬施塔尔一直不满足于单纯做一个演员,她对电影制作产生了兴趣,凭着极高的领悟力开始自己撰写剧本并从事拍摄。1932年,里芬施塔尔导演、编剧、制片、主演的高山电影《蓝光》上映,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银奖,也就是在那一年,她结识了希特勒。

  在元首“无限经费”的鼎力加持下,最终,里芬施塔尔在400公里长的素材中剪辑出了四小时的鸿篇巨制,《意志的胜利》将希特勒塑造成带领德国人民走出红海的圣徒摩西。

  “此后的几年里,无数德国人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影片一直热泪盈眶。当他们离席起身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笃信希特勒是一个英雄,是上天派来的弥赛亚。他们决心为他做一切事情,包括慷慨赴死——很多人的愿望实现了。在未来的10年之内,这个蓄著小胡子的人将指挥他们前往世界各地,然后死在北非,死在诺曼底,死在斯大林格勒。”

  单从美学角度观赏,莱妮·里芬施塔尔创造的影像的确令人过目难忘。1936年,她拍摄了描写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奖。该片在电影技术上的创新始终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洛杉矶时报》评论道:“这部影片是摄影机的胜利,是荧幕的史诗。”

  二战结束后,莱妮·里芬施塔尔先后5次被投入盟军监狱,度过了3年的牢狱生涯,期间数度因为精神疾病入院治疗,直到1949年,前西德非纳粹化委员会终审判决莱妮为“纳粹同情者”,而非“纳粹分子”,将她无罪释放,但铺天盖地的指责一直没有停息。批判她的人骂她为“不死的纳粹”,是纳粹的宣传机器。欣赏她的人则说“她的天才是她的悲剧,她对极致美的追求是每个电影人的典范”。

  对此,莱妮·里芬施塔尔只能一遍遍重申:“我只是一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的所有美好。”从那时起,莱妮·里芬施塔尔在电影界就变成了一种忌讳,许多电影计划遭到流产,但她一直拒绝为自己的电影创作道歉,“我为自己降生到这个世界上而道歉……但我不能为拍摄了《意志的胜利》而道歉,它得了大奖,我的所有电影都曾获奖。”

  莱妮·里芬施塔尔在任何处境下都是个不甘寂寞的人,1956年,20年没有工作的她在海明威小说的指引下走向非洲,无法拿摄像机的莱妮拿起了照相机,深入苏丹中部的努巴部落,在经历了一场几乎断送性命的交通事故后,拍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