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御下之道_穿越倚天:明尊张无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羽虽然与士卒们同甘共苦,但那都是些小恩小惠,手下众人不能尽其才,很难笼络人心。而且常与他接触的人,甚至都忘了他是能拔山扛鼎的“霸王”,而是一个比自己力气稍大,谋略还不如自己的“匹夫”。因此便产生了反叛之心。

  而刘邦却与项羽截然相反。他是知人善任,能做到人尽其才。听从张良,萧何的建议,做到赏罚分明。而且他还宣传神话自己是“赤帝之子”让手下众人觉得他是天命所归,因此多数人不敢生出叛逆之心。

  张无忌要走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御下路数,笼络好上层即可,之后开始神话自己,让下层人觉得高不可攀,不敢轻视。

  而下层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有胆敢造反者,诛九族杀全家。

  这联合举义打天下在张无忌的心中倒不是一件太值得操心的事情,因为现在还有共同的敌人蒙古人在,大家可以团结一心。

  最难的是坐天下时的论功行赏。论功行赏的时候,无论你如何权衡,这一碗水也是始终端不平的。

  毕竟亲近们觉得自己是亲,纵使他没立下什么功劳也想要高封赏,伱若不给说你薄情寡义不念旧情,最终心生怨怼。

  而你若是给了,那么其他真正靠着功劳得到封赏的人,自然心中也是不服的。最终他们也心生怨怼。

  对于那种综合能力不如属下的领袖来说,杀了这帮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但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

  而李世民是没必要杀,因为他镇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毕竟天策神将李二凤,无论文韬武略,均不逊于手下的将领们,大家都服他。所以他给什么,大家就接着什么,没有一点怨言。

  张无忌自认自己没有唐太宗的文韬武略。但他有唐太宗的武力,还有汉高祖的赏罚分明和腹黑,这便足够了。

  因此在张无忌权衡之后,这帮人还是不见为好。太亲近,显得太谦和,容易让这帮人产生领导没啥了不起的,只是个黄毛小子的错觉。

  而这也恰恰是原本的张无忌作为领袖犯的致命错误。

  事情商定之后,张无忌便给杨逍草拟了一份明尊圣谕。

  圣谕的内容很简单:“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核心思想就是全体义军必须做到遵守教规军规,救济天下百姓。倘若有人违反教规,欺压百姓。那么可持明尊圣谕诛之。

  与众人商定之后,杨逍等人便带着张无忌的圣谕,各自出发通知各路义军在蝴蝶谷会盟。

  而张无忌便与小昭来到了师公的房中。

  张三丰此时盘膝坐在蒲团上,他面前的矮桌上放着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对铁罗汉,一样是张无忌方才夺回来的倚天剑。

  见到师公的神情,张无忌明知故问的说道:“师公这是怎么了?”

  张三丰此时收回了自己念旧的神情。

  随后张三丰望向了张无忌笑着说道:“无忌啊,来坐吧。”说着张三丰便请张无忌坐在了自己的对面。

  张三丰此时问道:“无忌,不知道你未来可有什么打算?”

  张无忌望着师公回答道:“不知道师公说的是哪方面?”

  张三丰说道:“这自然是明教日后的行至。如今你身为明教的教主,明教日后如何行止全在你一念之间。”

  张无忌闻言回答道:“徒孙知晓师公担心的事情,明教之前却有些劣迹,但如今徒孙担任教主,自是会好好地约束部下,让他们不再江湖上多生是非。真正做到明教教义之中的‘为善去恶’。其余的,徒孙想完成阳教主的遗志,一来驱逐鞑虏光复中原,二来前往波斯总教迎回圣火令。”

  张三丰眯着眼睛说道:“好!好!好!这样师公就放心了。”

  随后张三丰望着倚天剑说道:“只是这倚天剑徒孙你要如何处理?当真是要还给那个姓赵的姑娘吗?”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