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定价和画饼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连衣裙,仍然很素,或者说单调,只是在剪裁上略有巧思。

  “咱也没说啥呀。”

  金彪嘿嘿道:“单看价格,真心不便宜,如果想想那些衣裳,也真不贵,眼下找遍全京城也没有啊。”

  小王挠着脑壳,插一嘴道:“建昆,我就一个问题,瞅着五道口这块,也不富啊,能好卖吗?”

  李建昆笑道:“咱们店开在这里,难道不是五道口的人,生意就不做了?不远还有海淀小镇呢,伱可别忘了,旁边这么多大学。”

  小王诧异,“大学生有钱买这衣服?”

  “瞧,看不起人了吧,我告你,眼下全京城最有钱的人,就在这些大学里,虽然数量不多。”

  金彪道:“我知道,那些老外!”

  李建昆摊了摊手,“所以啊,往后不好说,但这年头,酒香还真不怕巷子深,正像阿彪说的,除咱们这儿,现在放眼京城,在别处他找不到这么好看的衣服。”

  经济学里,称之为稀缺性。

  鲁迅曾说,京城的白菜太不值钱,但南方的白菜拉到京城,一下就抢手了,那不叫白菜,叫胶菜!

  价格还高很多。

  所以他创造了一个词汇:物以稀为贵。

  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它甚至会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没有稀缺性,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竞争和追求。

  全世界躺平……

  罢了,这个话题要展开讲,得几天几夜。

  “行啦,先看看吧,一下你们也背不下来,明天是个机会,消息肯定要飞会儿,生意不会好,但询价的人也不会少,刚好给你们练练。

  “再谈谈第二件事,山河你别瞅我,跟你没关系。”

  小王脚一抬,“那我走?”

  “随你。”

  李建昆要谈的第二件事,是店长的薪资问题,毕竟即将开业,不能搞个分赃……哦不,钱款不清。

  金彪和陈亚军皆竖起耳朵。

  他们决定跟着李建昆混,再没有别的来钱渠道,全指着这个恰饭和养家。

  “你们的薪资分为两块。首先,每人每月200块,九级工标准,叫底薪,旱涝保收。”

  两人笑眯眼,什么九级工自然是没有的,这意味着啥?

  他们单一个底薪,放眼社会,已经顶天了!

  “其次,要靠你们自己努力,我希望哪怕是自家的两间铺子,也要形成竞争,在销量上,给我攀比起来。”

  李建昆缓缓道:“你们每人每月,还可以拿到10%的单店利润提成。”

  他尽量言简意赅,让两人听明白。

  “也就是说,你负责的店,假如本月赚了一万,那你提成一千,假如只赚一千,那你只能提一百。懂吗?”

  两人同时颔首,这不难理解。

  李建昆笑了笑,道:“别嫌少,确实脏活累活都你们干了……”

  两人连连摆手,不敢嫌少,一个九级工就干翻所有人,还有额外提成呢。

  他们也没出啥,什么都是人家的,摊子搭好,让他们经营而已。

  李建昆继续说道:“但有些话,我还是要说给你们听听,免得将来闹出不愉快。”

  陈亚军忙道:“昆哥,不可能,绝不可能!”

  好吧,这娃一波搞怕了。

  “反正话说前头嘛,我呢,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目前必须积累资金,不然将来机会摆在眼前也没用。

  “你们呢,只要跟着我好好干,现在到手的或许不多,但将来我如果把生意做到百万,千万,乃至上亿规模时,你们再想想这10%……”

  没错,就是画饼。

  但只要不是成心忽悠,画饼并不是件坏事,能极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也能倒逼着企业负责人自己去努力。

  别说金彪和陈亚军,连小王都给吓到,瞪眼望着李建昆,那模样似乎在说:你在说啥啊?

  亿不亿的,金彪和陈亚军属实不敢想,但要说百万。

  你猜怎么着?

  这话搁别人说,他们鸟都懒得鸟,但建昆说,他们还真信。

  你想想人去年一年,挣了多少,搞这院子,进货的钱,妥妥上万呀!

  二人相视一望,咧嘴大笑,这日子,狠有盼头啊!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