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3章 当面表演“特异功能”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当面表演“特异功能”

  1978年,一个川渝的瓜娃子,学着大人模样点起一支飞雁牌香烟,在尼古丁的刺激下,他的眼前闪过一串财富密码。

  这个瓜娃子叫唐雨。

  1979年3月,一篇名为“大足发现了用耳朵认字的少年”的新闻报道,风靡全国,被各大报纸争相转载,连港城的《大公报》、《明报》等报纸,也刊登了这一惊人消息。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一年,唐雨12岁。

  唐雨红透半边天后,全国对大足这座网红县城都颇为眼红。

  王进喜曾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人们大多只记得名言警句,而忽略了它所产生的背景,这无异于断章取义。

  安辉推出了能用耳朵识字、辨色的女学生,胡联和何小琴;京城推出了8岁就能以耳识字的姜燕;桂州推出了董长江;胡北推出了谢朝晖……

  一场特异功能的风潮席卷全国。

  并非没有人去戳破这场集体癔症,著名教育家叶圣桃曾大肆抨击。

  然而背书者更多。

  讳莫如深……

  总之一场特异功能的飓风,已然掀起。

  1979年是它的萌芽期,1980年2月,随着《自然杂志》召开了第一次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后,特异功能,神医这两个名词,将充斥着整个80和90年代。

  “陈科长,过来一下。”

  “这两位是港城来的林老板和李先生,他们想见识见识那些孩子的特殊能力,你安排下。”

  李建昆摸摸鼻尖,他可从没有说自己是港城来的。以后他身份公开,可别瞎咋呼。

  骆局长领着他们来到电子科的一个所谓实验室,唤来科长,姓陈,五旬面相,老学究气质。

  跟李建昆二人握过手后,陈科长又唤来一名副手,姓郝,四旬左右,相貌和善。

  看样子,特异功能的事主要由他负责。

  领导发话,郝副科长立马安排,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屋子,里面有几名科员,还有三个熊孩子,两男一女。

  林新甲惊讶,指着三个熊孩子问:“他们都有特异功能?”

  “没错。”

  “嘶!”

  林新甲倒吸一口凉气,作为一个没看报纸习惯的人,他还以为只是个例。

  李建昆望着天花板,狂翻白眼,心想今儿别犯在他手上,要是他能看穿的把戏,绝对毫不留情面,当场戳穿。

  小小年纪不学好!

  值得一提的是,唐雨那个瓜娃子,去年就被人拆穿,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报纸上提到的1978年农历十月初四,这天是唐雨哥哥的大婚的日子,村子里锣鼓喧天,所有人都跑来看热闹。

  这时唐雨烟瘾发作……没错,烟瘾,截住了帮大人跑腿买烟的陈小明,向他索要香烟。

  不胜其烦的陈小明于是说“你要是猜中了我兜里香烟的牌子,我就给你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