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9章 差点没吓死姑奶奶的良策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东升街道办。

  下午一时许,周慧芳带着两名街道干部,包括他一共四人,来到和平刀具厂。

  李建昆还是头一回进院,四下打量,厂子规模一般,两间苏式礼堂式的老建筑作为厂房,另有一排红砖瓦房、一栋两层红砖楼。

  “小李,先逛逛厂房,还是直接去行政楼?”

  “去厂房看看。”

  厂房里光线略显昏暗,各种嘈杂声不绝于耳。

  里头的设备很有些年头,比如融铁的炉子,李建昆一瞅造型,便知道是大跃进时期留下来的,彼时几乎每个公社每个街道,都有一只熔炉。

  各家各户踊跃支持,家里除留下一口烧饭的锅、一把火钳,一把菜刀,其余但凡是铁疙瘩,几乎全送过去融了。

  两间厂房,一间负责下料,一间负责制造,分工有序。

  工人大约两百号。

  手工作业,倒也不嫌多。

  厂里只生产一种东西,菜刀。非常原始的生产方式,锤砸矬磨。

  但搁后世那可不得了,啥玩意跟纯手工沾上边,足以上升到业界奢侈品的程度。

  所以你说这个世界也是奇了怪,没工业时盼工业,有工业时惦念手工。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堕落呢?

  李建昆在成品台处,拎起几把菜刀瞅了瞅,上手份量十足,用手指敲弹刀声,竟隐隐有龙吟之声,刀刃打磨得仿佛能吹毛断发。

  硬是要得!

  这菜刀别说拿来拍蒜,落入歹人之手,简直一把无往不利的凶器。

  厂房逛到一半时,有管理人员闻讯赶过来,几人对周慧芳一口一个主任,十分殷勤。

  李建昆留意到一个细节,过来的五名管理人员,有一人陪同他们逛着逛着,消失不见。

  随后,一行人来到行政楼。

  大名鼎鼎的孙光银,李建昆可算是碰上。四十来岁,大眼睛,眉毛很淡,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笑容,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周主任,两位同志,来来,会议室里坐。”

  李建昆没在被邀请的行列,心头好笑,拙劣的下马威啊。

  还有更拙劣的。

  有人端来茶水,只有三杯。

  无须李建昆开口,周慧芳先面子上挂不住,蹙眉道:“你们搞什么,没看到有四个人吗?”

  “哎呀!”

  孙光银大腿一拍,连连致歉,“原来这位也是小同志啊,我还以为是三位谁的家中小辈,跟过来玩的……还愣着干嘛,赶紧上茶啊。”

  李建昆这才得到一杯茶水。

  他都不稀得喝。

  周慧芳没好气道:“小李同志可是大学生学历,专门研究经济的,是我特地邀请过来给刀具厂把把脉的,再这样下去可怎么搞!”

  大学生?

  听闻这话,刀具厂一群管理,眼神才变得有些不同。

  孙光银眸子里有股紧张和戒备,稍纵即逝。

  李建昆戳戳桌面道:“厂里今年的进销存记录,拿给我看看。”

  “噢,好好,小冯,去拿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