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贴己人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其实吧,这件事没那么难整,扛把子他们这些大佬,考虑得太多,一心想寻找到某个类似真理的东西,彻底颠覆普罗大众的观念。

  这……说句不好听的,不切实际。

  任何事情都无法一蹴而就。

  他们考虑这么多,唯独忽略了一点:上面的想法。

  要知道,房改是上面提出来的。

  在李建昆看来,一篇别乱写,需要引经论据,看着头头是道的文章,再加上上面的宣传引导,才是这件事的真正解决之道。

  简而言之,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办成的。

  鉴于当下社会形势,以及民众普遍知识匮乏,纵你是最牛逼的经济学家都不行。

  还得靠官方。

  他能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个引子。

  花了一个下午,当然还有前面的三天翻书时间,李建昆写完这篇小论文。

  傍晚时分,他想想后,还是决定拿给扛把子过目一下,也是让他给自己兜个底。

  如果是以匿名信的方式寄送报社,鬼知道哪天才会被撕开,要知道这年头的人格外喜欢写信。

  但要以“北大经济学研究生李建昆”这个名头,作落款人。

  他也是不情愿的。

  ——

  隔天。

  人报收发室。

  收发室负责人老高头,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忙着处理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

  嚯嚯!

  用翻斗车拉。

  年轻小伙负责拉,年轻姑娘负责分类,重要信件单独理出来,老高头得亲自过目,以判定重要程度,要不要即刻送到相关科室,或相关领导手里。

  什么是重要信件呢?

  看信戳啊,或者寄送单位。

  “高师傅,这里有封北大的信。”

  老高头正忙着,北大的信嘛,常见,算不上很特殊,头也不回,问:“学生还是哪个部门寄送的,有署名嘛?”

  “有。北大经济系,叫陈岱荪。”

  整理信件的姑娘,并不知道这个人。

  “叫啥?!”

  老高头却猛一个激灵,干了这份工作,他对各行各业的大佬,如数家珍。

  立马放下手头事,抢着脚跑过去,夺过信件。

  定眼一瞅,确认无误。

  遂招手唤来一个小伙子,郑重道:“加急!立马送到编辑部,交到总编手中!”

  “是!”

  五分钟后,这封信来到人报总编辑胡继伟的案头。

  这位素以“胆大包天”著称,上半年顶着巨大压力,不顾其他人反对,坚决转载了《实践是效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老陈来信?”

  胡继伟笑道:“破天荒啊,头一遭。”

  他们算是同一时代的人,陈岱荪年长十来岁,有什么事一通电话显然更方便。

  胡继伟搁置手头工作,还特意拿把剪刀,整齐裁开信封。

  信件取出,当先飘到桌面的,却是一张小纸条。

  陈岱荪亲笔,大致意思是说,这封信的内容并非源自于他,他只是代寄,但也没说明是谁。

  “啥玩意儿,搞得神秘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