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计划有变_我在大清当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贼喊捉贼!”年龄最小之人最后才开口,“莫忘了,前阵子范文程老婆的事情,他可是有前车之鉴!”

  “呵!他倒是胆子大,如果真是他自己做的,我们不如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叔父的意思是?”豪格凝声问。

  “不可!”年龄最小之人连忙再次插口进来,“阿玛,万万不可!此时乃我大清入关之际,如果石林真出了什么意外,两白旗一定发狂!”

  “发狂?怕什么!那阿济格,可是乐得多尔衮与多铎出意外呢!”

  “阿玛,儿臣还是觉得……”

  “好了!”另一人直接出声打断,“岳乐,你还小,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的形势你没见过。”

  “小?博洛此言差已!”豪格突然回过头看着最为年轻的岳乐,“我倒觉得岳乐年纪不小,镇国公的爵位反倒是小了。”

  “豪格,你什么意思?”

  年长之人正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饶余贝勒爱新觉罗·阿巴泰。

  而豪格的左右手两边,分别是阿巴泰的两个儿子——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博洛与镇国公爱新觉罗·岳乐。

  当然固山贝子的爵位,在年过三十的爱新觉罗当中,不算高……甚至单论爵位而言,算是较低了。

  毕竟,

  不论是比阿巴泰年长一岁的多尔衮,亦或是年幼一岁的多铎,都已经贵为和硕亲王。

  但不能只论爵位,排除不高的爵位,博洛于职位上还是很显赫!

  早在皇太极在位的第二个年头,博洛便已经进入议政王大臣会议落座,参与议政,一直有着“理政三王”的头衔。

  算是爱新觉罗第三代里面,在从政之路上…走得最高的几人之一!

  不过相较于儿子的显赫,阿巴泰这个老爹,相比之下反倒显得有些寒碜——只有一个饶余贝勒爵位。

  实然,

  阿巴泰也算是为了大清集团的事业戎马奋斗了一生。

  早在万历年间,

  年仅过双十的阿巴泰,便奉努尔哈赤之命,跟随“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率领一千旗兵,攻打宁古塔一带。

  此战,阿巴泰第一次远征便展现出了巴图鲁之威名,大获全胜,俘获千余人。

  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宣誓,彻底与明朝决裂,阿巴泰更是跟着其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之功。

  然而,与戏曲里面的猛人一样,阿巴泰在战场上虽然猛如饿狼,但在家里却温顺的如绵羊——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度于私下间被人嘲笑。

  惧内宠女!

  皇太极时候,整个大清盛行汉化之风,人人皆以摒除部落的旧习俗为荣……

  可阿巴泰的福晋不然——顶着皇太极的圣旨,痴迷萨满跳神问卜,竟是为了女儿的婚嫁之事,多次遣官问卜,不守妇道。

  更甚,其女儿在嫁于蒙古之后,夫妻不睦,拒绝同房……事发时,阿巴泰竟不惜得罪蒙古诸部,也要包庇偏袒妻女,惹得皇太极很生不快!

  此后,

  清廷在一次次出征,大胜凯旋归来之时,诸位贝勒均是被大行封赏,地位逐步显赫。

  唯有他阿巴泰,一直原地踏步。

  一次赴宴中,阿巴泰看着诸位弟侄觥筹交错,畅饮开怀,他赌气似的大为抱怨,直言……

  战则我披甲而行,猎则我佩弓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甚为可耻,今后不宴!

  皇太极听后虽然未当面处罚,但彼此之间的怨气算是越积越大……

  自此,终其皇太极一朝,阿巴泰都未曾再进一爵。

  只是在子侄辈的豪格与岳托晋封亲王的时候,看在他年龄大的份上,才节选了个“饶余”前缀,给他贝勒之名前加了上去。

  就这方面讲,还不如双爹之人的石林。

  对这阿巴泰一直心怀芥蒂,与皇太极抵触之心更重。

  后被任命执掌工部,

  他所幸直接躺平,近在家门口的工部衙门都懒得去,整日敷衍了事。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