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家书_大秦:从小兵莽到大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赵莽的名字,谁不为他的‘慷慨好义’感到敬佩啊。”

  “........”

  负责送邮件的秦吏笑了笑,说道。

  听闻过赵莽事迹的人,不管知不知道他,没有一个不会翘起大拇指称赞的。

  无论是那一份勇猛,又或者说是‘慷慨好义’的行为。

  在战国时期,最为崇尚的就是义士、义行。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如孟轲所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但儒家如此推崇义,连不崇儒的秦国也深受此风气影响。

  那些为义气而甘愿一死的志士,他们的声名皆能被久久传颂,这就是时代的风尚。

  可以说,从赵莽将军功分给战死的同伴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就开始渐渐传扬七国,虽然比不上那种成名已久的名将,但也是名声鹊起。

  “好好好!我赵家村至今为止,仅仅只有一名‘公士’。”

  “没想到,如今竟然一口气多了两名‘公士’,一名‘簪袅’,一名‘大夫’,一名‘官大夫’。”

  “........”

  里正赵三刀突然楞了片刻,随后大声的说道。

  他以前最担忧的,就是在自己死后,由于村子里没有人拥有爵位,无法担任‘里正’的位置。

  如此一来,赵家村的里正位置,就会让其他人来担任了。

  这要是落到了别人的手中,指不定赵家村的资源不知道会被瓜分成什么样子。

  赵家村的男儿,并不怕战死沙场。

  就怕没有赚回任何的功勋,就死在了战场上,成为了默默无名的小卒。

  但是自从韩国之战后,里正就彻底放心了,赵莽给他们赵家村带来的,不单是财富,还有名声,整个村中都沾了他们的光了。

  “那在这里,我就提前恭喜了。”

  “家书!赵莽有寄家书回来吗?

  听到自己喜欢的人,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名声鹊起,清染自然发自内心感到开心。

  不过,比起‘官大夫’爵位的封赏,清染更加在意赵莽有没有寄回来家书。

  “当然有,给。

  秦吏打开了身后的背篓,这是大秦邮递员的标准装备,上面盖着一层布,里面的信都写在木牍上,防止雨水渗漏进去。

  这时代的信函,是由两块木片组成的,下牍用来书写文字,上牍则是空白,将下牍的内容遮盖起来。

  再用名为“缄”的菅草、蒲草制作的细绳,将上下两牍牢牢捆起来,合在一块,便是一封信。

  若是官方文书,为了防止人偷拆,还会“封缄”,也就是在绳子打结的地方糊上一层特制的红色封泥,再盖上官吏印章。

  同时,秦国对于信件的邮寄,也是有着严苛的法律。

  一旦发现负责的秦吏偷偷拆开观看,直接就是罚款两千钱,差不多是他两年的工资了。

  第二次发现,就直接辞退,并且罚款加倍。

  正是因为这一份严重的责罚,让负责的秦吏根本不敢乱看里面的东西。

  “好了,赵家村的信件已经送完了,那么我就去下一个地方了。”

  “嗯。”

  清染接过了木牍,点了点头,说道。

  此刻她的心思,已经全部在这一封家书上面,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拆开来看一看。

  用马鞭抽着自己身下的战马,秦吏朝着远方缓缓的离去.......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