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五章:唐学与王学(上)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心里便有了经略四方之志。

  十七岁时,王阳明前往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礼成后,他与夫人诸氏返回家乡余姚,船只路过广信,王阳明特意拜谒了当地的理学大家娄谅。娄谅向其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

  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论中,认识的对象是自然的事物,认识的方法是外在的观察,认识的目的是增进知识。他对这种论证并不认同,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

  二十岁时,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乡试,轻松中举,可能是老天见其太过顺利,往后的两次科举,王阳明都名落孙山。

  直到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王阳明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终于考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

  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做驿栈驿丞。同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做驿栈驿丞。同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赴任路途中,王阳明遭刘瑾遣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方才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阳明暗中前往金陵面见父亲王华。经父亲劝说,最后还是前往了贵州龙场。正是在龙场,王阳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阳明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知县。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阳明随即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阳明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发动叛乱。王阳明施巧计,骗过朱宸濠,仅用35天就平定了这场叛乱。

  这样卓越的功绩让朱厚照感觉非常不爽,皇帝亲自带兵赶赴战场,才到半路,叛乱就剿灭了,这如何能让朱厚照高兴吗?因此,王阳明的平叛之功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即位,由藩王入继大统,起初他对王阳明有过短暂的赏识,但很快便对这位非常能干的臣子采取了冷漠的态度。

  儒家有言,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可称圣,年纪轻轻的王阳明一下就做到了“三立”,怎能不招人嫉妒。因擒贼平乱之大功,论功行赏,朱厚熜加封王阳明为新建伯,世袭。获得爵位的王阳明由此失去了进入内阁的机会,不免心灰意冷。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因其父王华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制,开始潜心研究并完善自己的学问。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