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四章:望洋兴叹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诸生入北雍,闲中拟元者再,竞不遇。倭扰东南,总制胡宗宪辟为赞画。侦知倭不谙地境,导之者为内地奸人,以计间之,寇遁。”

  当时,东南沿海地区倭患猖獗,而地方官军“大者覆师小者陷阵,逡巡狼狈”,郑若曾切身受害,目睹暴行,为此绘制沿海地图,由苏州府刊行,供平倭官军之用。正好胡总制为剿倭广招人材,郑若曾善言兵事,为胡所识,召入杭州,佐其平倭。在幕中编写了多种御倭著作。因平倭有功,奖励锦衣,郑不受,荐修国史,亦不就。

  郑若曾青年时与归有光、唐顺之等人师从魏校。魏校是祝允明的表弟,昆山正仪人,居苏州葑门之庄渠,自号庄渠,曾任兵部郎中,国子监祭酒。此外,郑若曾还师从过文武兼备的王阳明,虽在心学上无有笔墨,但在其所著《筹海图编》和《江南经略》两书中,分别引用了魏校的主张:“公赏罚、固海洋、散贼党、择守令、降宣谕”和王阳明的主张:“足兵饷、公赏罚、慎招抚、行保甲、明纪律”。

  郑若曾结交的好友也多为文武双全的俊杰,比如连襟归有光(魏校的堂弟魏庠把两个女儿嫁给了郑若曾与归有光)。1553年倭寇来犯,昆山城被围46天,在安亭讲学的归有光冒险返回昆山,与守城官兵一起商议御敌之策。事后,写了《御倭论》、《论御倭书》总结抗倭经验,指出要“把截海口,不使登岸”,最好“败贼于海”,因此受到抗倭名将俞龙戚虎的重视,郑若曾也把这些意见收入了《筹海图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郑若曾结交的好友也多为文武双全的俊杰,比如连襟归有光(魏校的堂弟魏庠把两个女儿嫁给了郑若曾与归有光)。1553年倭寇来犯,昆山城被围46天,在安亭讲学的归有光冒险返回昆山,与守城官兵一起商议御敌之策。事后,写了《御倭论》、《论御倭书》总结抗倭经验,指出要“把截海口,不使登岸”,最好“败贼于海”,因此受到抗倭名将俞龙戚虎的重视,郑若曾也把这些意见收入了《筹海图编》。

  再如茅坤,与郑若曾同为胡总制幕僚,两人共识甚多,以平倭兵计襄助胡总制。茅坤之孙茅元仪是一位儒将,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汇集兵家、术数之书两千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书中称郑为“古今一奇士”,很多船舶图例就来自郑若曾的海图精编制。

  郑若曾在给胡总制做幕僚期间,与儿子应龙、一鸾搜罗志籍,考核边海,于嘉靖三十四年编撰了《万里海防图》初稿。这是古代最早且范围完整、内容详备的海防军事地图集。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明廷斩大海盗王直于杭州,平倭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总结明初以来朝廷在御倭战争中的经验教训,颂扬抗倭将领的丰功伟绩,郑若曾在三年后付梓刊行了《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强调掌握潮候规律对水兵海战和海岸行军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万里海防的概念,即把広东、福建、浙江、直隶、山东沿海各地作为海防前线整体来看待,是古代首次提出的完整海防思想。

  该著作体系严密,材料丰富,见解深刻,万历以后出版刊行的研究倭寇的著作,几乎没有不引用该书的,《明史》也受其影响。不仅在明代多次再印,到清前期,凡谈海防者,仍奉为圭臬。《四库全书》更是将其收入史部十一、地理类五、边防之属。

  本时空,许多事都已错乱,这位仁兄能不能有这般建树,还很难说。

  王忬站在江边,“望洋兴叹”,心中苦闷,难寻知己一述。吃一堑长一智,大明什么时候能从江防走向海防,王忬心中亦不知。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