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新作物与赴宴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法。但是合适的方法,在明末动乱中没有大规模普及,最终导致番薯在这道气温线前踌躇不前。直到清乾隆年间,黄可润借鉴山东农民的窖藏方法,改进了薯种窖藏方法,番薯才终于走向了北方。

  其他如土豆最早由荷兰人带到大员,当时叫荷兰豆,而后又从大员传入内陆。还比如花生,又名番豆,16世纪早期传入大明。向日葵,有名西番葵,史料最早记载与1621年。辣椒,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1591年,由葡萄牙人传入大明。西红柿又名番茄,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入华夏。

  这些农作物传入华夏的时间都很早,真正推广却要等到清乾隆后。出现此状况,主要原因一是官府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广,百姓消息闭塞,对新事物普遍持有怀疑态度。比如土豆,因外形不规则、瘤节较多、芽眼较深、不易削皮、颜色欠佳,百姓甚至怀疑它有毒。二是农业技术不达标,物种没有筛选培育,遇到病虫害或品种退化,百姓束手无策,承担不起减产或无产的损失。

  由此可以推测,提前被带到大明的农作物,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只会种植于大明的某处皇庄,以供皇帝及大臣调剂口味。

  将应答之策写好,众人核对完毕,由苏南誊抄了一遍,大伙这才安心休息。

  翌日上午,礼部接伴官将使团一行人带到会同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翌日上午,礼部接伴官将使团一行人带到会同馆。

  馆中,一五十来岁,身着官服,满脸沧桑的老者已在恭候,此人正是耿裕,在其身旁还有应天府一众高官。

  规格如此之高,让众人受宠若惊,付成勇与外务部干员学着苏南的样子,规规矩矩行了一礼。

  耿裕还礼,笑道:“诸位外邦贵客不必多礼,请上座。”

  宴会是分餐制,所有餐食器皿都为定制,每个人座位两旁还有侍女服侍。这种腐朽待遇让付成勇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调整便携式摄像机的角度,直朝着会馆正中位置方止。

  待众人坐定,耿裕道:“本官才疏学浅,但也知晓南洋诸国之名,听闻宋洲距离大明相隔万里,不知贵使如何来到本国?”

  苏南道:“我国海船于去年年末出发,经过满者伯夷、满剌加、占城、安南、最后抵达贵国泉州。”

  一官员不经意问:“此季节一路可是逆风,如何航行?”

  苏南从容不迫道:“如何逆风航行,我国自有办法,说到底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量大人也不会在意。”

  一谈及奇技淫巧,在众饱读诗书的官员眼中,那些不过都是玩物丧志的技艺,他们瞬间没了深究的心思。

  听对方所报之国不差,耿裕安心道:“贵使不愿万里,劈风斩浪,来到我大明,由此可见其诚心。我大明素来是礼仪之邦,自当尽地主之谊,本官已将此事上奏于朝廷,贵使先在南京休整几日,择日我便派人送贵使进京。”

  苏南感激道:“有劳大人废心了!”

  这时,一小宦官进馆呈上一份册子,册上登记的是使团带来的礼品。

  耿裕随意翻开看了看,胡椒苏木这些并不稀奇,倒是一些从未听过的农物引起了他的兴趣:“敢问贵使,这玉米、土豆、红薯为何物?”

  苏南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抽出昨晚写好的文纸,说道:“这是在下提前写好的农物详情,请大人一览。”

  由侍女转呈,耿裕拿起大致一瞧,字体秀美,以人赏心悦目之感。番邦之人能习得如此书法,定是下过一番苦功,他赞许的点点头,细致研读起来。

  没过一会,耿裕看完,脸上流露欣喜,急忙询问道:“真如贵使在文中所讲,这些农物能如此高产?”

  苏南吃过,但没见过这些农物是如何种植的,他谨慎道:“在下不敢保证在贵国也是这般,还需因地制宜,试种后才能看到结果。”

  “也罢,结果真如贵使这般描述,那将是大功一件,陛下定当重赏。”耿裕知自己刚刚一席话有些唐突。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