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一十六章:出使(3)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烘热、装配泥芯,浇入铁水。待凝固后,立即脱去铁模,趁炮身还是红热时,清除毛刺,除净泥芯,即可得到成品。

  提及铁模铸造法,在另一个时空还有一段故事。

  发明这种铸造办法的人名叫龚振麟,是淸嘉庆年间的舰船、火炮研制家。其未步入朝堂前,只是长洲县一监生,好研习西学,对西方的算学、火器有一定研究。

  1841年,约翰牛侵扰浙江蛟门地区,淸军作战再次失利,遂添设炮局,赶铸新炮,以备应急之需,于是委派龚振麟监制。

  铸造火炮历来是用泥模。泥模制好后需长时间才能干透,从开工到出炮,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那年冬天,雨雪连绵,泥模干不了,炮制不出来。龚振麟就创议用铁模铸造铁炮,在他主持下很快试制成功,大大加快了制炮的速度。由于铁模铸炮有很多优点,引起许多人的重视,龚振麟就写了《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于1842年刊印分发沿海各地区,求得推广,后由魏源收入其所编著的《海国图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铸造火炮历来是用泥模。泥模制好后需长时间才能干透,从开工到出炮,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那年冬天,雨雪连绵,泥模干不了,炮制不出来。龚振麟就创议用铁模铸造铁炮,在他主持下很快试制成功,大大加快了制炮的速度。由于铁模铸炮有很多优点,引起许多人的重视,龚振麟就写了《铸炮铁模图说》一书,于1842年刊印分发沿海各地区,求得推广,后由魏源收入其所编著的《海国图志》。

  铁模铸造法比欧美流行的罗德曼钻孔法,领先了整整三十年,不过再好的技术,当局者不重视也只能埋在故纸堆里吃灰。

  就在石田三成一行人于西铁城参观时,李朝与琉球使团已乘坐上前往本土东岸的火车。

  火车上,宁海周刊的记者向李朝使团提出采访申请,李朝正使李元翼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倒也没拒绝,坦然接受了这次采访。

  “请问李正使是第一次乘火车吗?对于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您有何看法?”火车包厢内,记者见李元翼与陪同人员坐定,随即开口问道。

  李元翼听通译翻译完,答道:“是的,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乘坐火车,而且还是如此漫长的距离,这正好证明了宋洲本土的辽阔。至于你所提及的对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的看法,我心中充满新奇,这或许如同古人初乘马车,初划小舟时那般忐忑。我想你还尚不知晓,贵果已打算在我李朝修建一条铁路,今后这种新式的交通工具,亦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问李正使本次出使大宋本土,到目前为止,什么事让你印象最深?”记者又问。

  李元翼毫无隐瞒,直言道:“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贵果的J察制度。”

  此次到访,为了使团众人的安全,自然会有J察随同,负责安保。对于J察,李元翼也感到好奇,曾兴致勃勃地向随行J员详细询问正府管理和J察管理方面的问题,并表示李朝现在还没J察制度,希望今后能引进J察制度。

  记者的前两个问题,不算尖锐,回答起来并不困难,待李元翼说完,他随即话锋一转,问道:“华夏有秦汉,有魏晋,有隋唐,有宋元,李朝自比‘小中华’,可据我了解,李朝实行的是两班制,等级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九品十八级。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堂上、堂下、参下三者如同鸿沟,彼此不能越界,这与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类似,后者在隋唐时就已衰落,而李朝为何却要坚持?”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