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亟待解放的思想_追牦牛的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行顺利,将这些骨干人才打造成我乡藏鸡养殖的致富带头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修建新的以群众为主体的养鸡场,让他们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销路呢?”

  “这个暂时还考虑不到,毕竟乡里也才百十来只鸡嘛。”

  两人交换完意见,达瓦没有去找书记刘强,他觉得安心的话已经够实在、够清晰了。

  午饭时分,安心再次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他的“藏鸡产业初代产品”,滔滔不绝夸夸其谈的样子让人误以为他是兜售鸡蛋的小商贩,就连刘强也不免劝阻,“差不多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鸡蛋上市公司的老总呢!”

  “书记,要是搞得好,上市不敢说,县里的鸡蛋市场还是有信心占领的。”

  “快吃饭吧!”

  很快,关于查古养鸡养牛的“光辉事迹”便在朗夏县传开了,刘强也因此多了“牛司令”“鸡场长”的称呼,每每这般,他总会将安心与达瓦两名“干将”夸奖一番。

  达瓦早已“名声在外”,安心就成了人们讨论查古的焦点,“怪不得不来县里单位上班,原来想在查古养鸡,了不得!”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原因及发展现状,政府主导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占据主要地位,越是基层越明显,群众坐等政府“带头作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怪象。

  说到底,还是群众思想不够解放,自力更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否则怎会出现在牛场务工仍需反复入户动员的咄咄怪事?

  须知,家门口“白捡的”工作怎会有人嫌弃呢?

  背井离乡,一直都是中国人最深的痛,无论哪个民族、不管何种地域。

  就像林力,虽无勇气真正“放飞自我”追求理想,但骨子里的一颗“落叶归根”的“梦”是永远不能磨灭的。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背井离乡。

  在藏干部也是人,也有家人,更有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睿智的古人早已阐明了真谛。

  乡愁再起时,林力已经麻痹了,他觉得思索再多也是徒劳,哀叹再深更添悲伤,“养牛或者养鸡,总归是要去的。”

  安心见林力又在发呆,拍了拍他,“想啥呢?”

  “哦,没啥。”

  可当他准备离去时,林力却忽然喊,“今年谁去牛场,不是说一人一年吗?”

  “怎么,又想去牛场了?”

  “不,我更想养鸡。”

  安心很无奈,无奈过头就只有叹息,“好,我再去跟书记说说。”

  “我可是早就说过想养鸡的啊!”

  六月终于迎来了查古的草长莺飞,一条条河流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在乡政府不远处凝聚成更为磅礴的力量,它们奔流不息、昼夜不歇。

  林力给母亲打电话,“我们这牛场需要打工的没人去。”

  “啥?村里修的吗?”

  “嗯,不是村里修的,但建在村里。”

  “那你问问人家要女的不,妈愿意去。”

  林力一阵惊愕,随即是无尽的落寞,那些生长在土地里的生命啊,你们如何这般茁壮、坚韧、挺拔不屈。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