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七章 转折(7)_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抬棺束服而降,尚不失富贵恩养!”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毫无挑剔之处,不过周钟听了,却是扬起脸,一脸不屑的冷笑。

  洪承畴忍了再忍,终究涵养功夫差了那么一筹,忍不住铁青着脸怒道:“怎么,学生的话有什么可笑之处?”

  “九老!”

  周钟站起身来,大声道:“摄政王是傻了,也是被杨方兴、金光俊那起子混账给哄了!”

  洪承畴听了,吃了一惊,斥道:“你是不是昏了头了,在我这里说些疯迷了的胡话,若是报上去,你还要命不要?”

  “这是九老府邸,四周并无外人,”周钟不仅不怕,还洋洋得意地道:“九老,你会告诉我么?”

  “这,也难说的很。”

  “算了吧,九老是聪明人,知道如何取进止。”周钟笑道:“学生都知道凡事留个退步儿,九老岂能连学生也不如?”

  洪承畴板着脸不语,眼前这厮,也确实是无耻下作到极点了。

  不过他说的摄政王在南征一事上犯傻,洪承畴也是十分赞同,而且,对南征一事是被一群南方籍贯的明朝降官怂恿,也是心知肚明。

  杨方兴是河道总督,月前上疏说的清楚,其中最精警的一句便是:“不得江南,则漕运阻矣,将何以成天下?”

  金光俊则是上书:“西北粒食全给于东南,自闯乱后,南粟不达于京师,以至北地米价曰腾!”

  上书请南征的人非常多,这其中满人反而很少。因为满人得这么大地盘,有这么多奴隶包衣,已经心满意足,倒未必想南下,因为京师已经够热,满人畏惧南方炎热,水网密布地方也不适宜他们居住,所以南下之意不坚。

  就算多尔衮等王公亲贵,也有划江而治的打算。

  但请南征的汉官十分之多,这其中有些人是有真知灼见,多半的南官请混于一宇,还是在于自己的名声和家人上头。

  混于一宇,就算降官也是识时务,算是从龙新朝。

  二则,南官家人多半在江南,如果隔江而治,这一世就不要想回家乡,也不必再见家人了。

  当然,还有一条路就是辞官回家,只是这些王八蛋是绝不会舍弃自己的官帽子的。

  南人汉官之无耻,简直令人愕然,隔数百年,仍然不知道此辈是何人心。

  有私意者众,而有真知灼见的,亦不在少。

  象金光俊,杨方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北朝之事,难现当今,时势不同,也确实如这两人所说。

  数百年前能南北分治,是因为当时的北方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在汉唐之时,北方的经济和农业还比南方发达。

  就算是孙权占据江东时,也只有建业等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象湖广等地,还是人烟稀少。等晋朝几次南迁,人文开始发达,宋时开发湖广,有“湖广熟,天下足”等谚语。

  然后就是通商海贸,闽广一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