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22章 继续钓鱼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也就是做个小吏。

  要不然冯刺史何以敢在去年在凉州考课选才?

  这其中,除了有学院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的原因,也有生源的因素。

  但学院的生源,大多仍是从各地学堂选上来的学生,所以各地学堂的生源,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是蜀地世家被肢解后,有相当一部分不得不下沉,与兴汉会体系的基层相结合,以图延续。

  比如说从越巂来到凉州参加考课的李明。

  他的阿姊,就是嫁给了越巂郡的一个中层将领,而这个中层将领,正是当年从护羌校尉府退到地方的人。

  李明有了这个门路,才有资格跑去凉州参加考课。

  当然,假设李明的年纪再小一些,学问还没到家,同样也可以借助姻亲的身份,想办法进入学院,成为学院的学生。

  甚至可以进一步想像:

  如果李明的阿姊有了孩子,那她的孩子从小就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教育。

  而因为父亲的身份,孩子基本都是兴汉会体系的受益者,拥挤者,建设者。

  这是其一。

  其二,兴汉会内部强制推行识字,比如军中,比如工坊等等。

  第一批被强制扫盲识字的人,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他们的第二代开始长大,为皇家学院提供了比较优质的生源。

  当年南中叛乱,冯刺史还是个典农校尉丞的时候,收留过一批从南中过来的妇人。

  其中有识字的妇人,被放在托儿所看护儿童,为当时的南乡系内部启蒙教育提供了不少帮助。

  基础知识的下放和开放,才能让兴汉会体系不断扩张。

  当年几乎人人都惊骇于冯刺史的练兵成军之法。

  唯有丞相,从根本上判断,他是在仿前汉,欲建立起一支由主要由良家子组成的军伍。

  但自后汉衰落以后,还有多少像前汉那样的真正良家子?

  让大汉丞相没有想到的是,冯明文竟是硬生生想办法强行创造出一批良家子。

  良家子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一就是自己要有恒产。

  而且这些恒产,又不足以让他们世代无忧,他们仍然需要努力奋斗。

  第二就是他们至少粗通文墨。

  因为读过书,所以他们才更容易明白,为了保证保证自己的后代能继续享受这一切,他们必须要全力维护眼前的财富分配秩序。

  特别是第二条,它保证了军中各级军令的畅通以及准确性,对提高军队战斗力不是一点半点。

  说白了,他们就是大汉封建帝国的中产阶级。

  一个社会健不健康,稳不稳定,中产阶级是一个重要指标。

  只是季汉现在的良家子阶层出现得有点诡异。

  因为按以前的历史,大伙都是先用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攒下家底,然后才能说有机会求学读书。

  而季汉的良家子阶层的财富和学问是同时出现的,还是被人强行灌出来的,有点类似催长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