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7章重修驰道_三国铁血龙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云对境内流民以工代赈的最大工程,就是修建驰道,所谓驰道,始于秦朝,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专门为皇帝修建的最古老的“铁路”,甚至连大臣、地方官吏都没有权利使用驰道。

  历史上最著名的驰道有九条,皆是以咸阳为起始点,分别向各地方辐射的“国道”:有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并州晋阳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等。

  赵云以发放工钱和管饭的形式,征用数十万流民,开始修复秦朝驰道,他将驰道原来的道轨拆除,用水泥混合石子铺设三尺厚的路面,使之成为后世的“公路”。

  任谁都知道,修路最艰难的是前期测绘和平整路基,而重修驰道却是捡了个大便宜,不用测绘、不用平整路基,直接就在原驰道上面铺上混泥土就行了,可以说省下一大半的功夫。

  赵云并没有满足驰道的重修,他又在驰道的基础上修建起通往各个县城的水泥路,即使是支道,也能四辆马车并驰无忧,极大地方便了各个县城的物资运送。

  除了修路之外,赵云还在幽并凉三州大兴水利,修建灌溉水渠,极大地降低了北疆干旱和水涝的天灾发生几率。

  在修建路、渠的过程中,赵云还将后世的桥梁设计原理充分利用起来,虽然现在的技术还不能修建那些较为复杂的桥梁,但是类似赵州桥这样的桥梁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在幽州、并州、凉州、乃至西域,开始大量地出现横跨河道的钢筋水泥虹桥或者石拱桥,蔚为壮观,轰动一时。

  百姓们亲切地称呼这些桥梁为子龙桥,以此表示对赵云的尊崇。

  赵云虽然也修建道路、水渠,却不像秦始皇或者隋炀帝那样劳民伤财,而是利用衣食无着的流民,和经营水泥的商人合作,有限度地一段一段地修建,并不影响整个北疆的其他建设,说是“废物利用”有些不尊重那些流民,但理却是这个理,这就是以工代赈的真谛!既救活了怏怏待死的流民,又修建了北疆永久性受益的“命脉”,诚可谓是一举两得也。

  赵云的新婚妻子荀采可谓是一位贤妻,她不但在家将赵云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外面也极力支持赵云的事业,让赵云没有丝毫后顾之忧,这不,赵云要去凉州视察民屯工作,荀采亲手给赵云做了许多的烙饼、肉干做干粮,亲手为赵云准备了一马车换洗衣服,让赵云疼爱之余又不由得他不感动。

  当赵云在三千亲卫的护卫下来到凉州北地郡富平,听闻北地郡马贼猖獗,河套土地虽然肥沃,但因马贼肆虐,民屯难以实施,赵云大怒之下,传令各地驻军就近剿匪,清剿马贼。

  而他自己则率领三千亲卫军,亲自对付河套马贼。

  马贼首领乌拉汗,乃是一名羌胡,从小精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