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平定豫州_三国铁血龙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谋不轨的罪名?”皇甫嵩闻言略微沉吟,便面色严肃地问道。

  “伯父,哪怕是小子什么也不做,朝廷那帮大臣照样会玩着花样给小子我找岔,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何须在意宵小之辈在背后做小动作?”赵云豪气干云地回道。

  “好!好一个‘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关于子龙欲让黄巾降卒实边之事,老夫将如实禀报圣上,圣意自有裁决,如此,朝廷群臣也不能拿此事攻讦子龙了。”皇甫嵩考虑问题虽然比较保守,却胜在稳妥。

  “就按伯父说的办好了。”赵云不能在这件事上与皇甫嵩、朱儁发生冲突,只有退而求其次,让灵帝去拿主意了。他相信灵帝也不敢轻易下旨坑杀数十万降卒,而朝廷又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养活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赵云将其迁移北疆实边,这样既解决了让朝廷头痛的问题,又能使北疆获得新鲜血液,一举两得之好事,赵云不信满朝文武会不顾后果地与赵云唱反调?

  果然不出赵云所料,朝廷群臣反对的是给赵云及麾下文武加官进爵,却没有反对二十万降卒北迁实边之事。

  灵帝在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之下,也就没有再封赏赵云以及其麾下众文武。只是下旨褒扬了赵云一番,言其待平定黄巾贼众之后,再一并封赏。当然,当然,灵帝不但将二十万降卒像甩包袱一样甩给了赵云,还特许赵云以后对待降卒处理之事不必上奏,自行处理即可。

  赵云虽然没有得到朝廷封赏,但是,得到了二十万降卒实边,也心满意足了。

  赵云命黑龙卫颍川负责人通知卫氏家族家主卫兹,组织人手,负责将二十万黄巾降卒运送至并州,移交给荀彧处理。

  接下来,赵云的北疆六万将士转战南阳宛城。

  而皇甫嵩军与朱儁则率领本部人马转战豫州,皇甫嵩与朱儁进击汝南、陈国的黄巾,追击黄巾贼众到阳翟,最后在西华大败彭脱,余军想逃到宛城,但赵云军登城先入,众将士蚁附推进,大破敌军,占领宛城,成功讨平豫州一带的黄巾军。

  于是,京城附近郡县的黄巾军皆被剿灭,灵帝大喜,再也不顾群臣反对,下旨迁前将军赵云为车骑将军、假节、进封常山侯、增邑五千户,领并州刺史、兼领北疆诸边郡军政事,开府,仪同三司;

  皇甫嵩,迁讨贼中郎将、封都乡侯、持节;

  朱儁,迁镇贼中郎将,封西乡侯、持节。

  赵云麾下文武皆有封赏:

  关羽迁使匈奴中郎将、封都乡侯;

  张飞迁护乌桓中郎将、封都乡侯;

  典韦迁前中郎将、封都乡侯;

  许褚迁后中郎将、封都乡侯;

  徐晃迁左中郎将(之前皇甫嵩的官位)、封都乡侯;

  张郃迁右中郎将(之前朱儁的官位)、封都乡侯;

  高览迁破虏校尉,封都乡侯;

  徐荣迁奋武校尉,封都乡侯;

  马腾迁护羌校尉,封都乡侯;

  庞德迁并州武猛从事,封都乡侯;

  阎柔迁辽东属国国相,封都乡侯;

  田畴迁上谷郡太守,封都乡侯;

  蒙诺迁讨贼中郎将、封都乡侯;

  高顺迁平虏中郎将、封都乡侯;

  蒙奇,迁、封都亭侯;

  赵虎迁、封都亭侯侯;

  许山迁、封都亭侯;

  张猛迁、封都亭侯;

  ……

  荀彧迁太原太守、封都乡侯;

  郭嘉迁振武中郎将、封都乡侯;

  荀攸迁魏郡太守、封都乡侯;

  沮授迁河东太守、封都乡侯;

  郭缊迁河内太守、封都乡侯;

  ……

  等等赵云麾下数十位文武,皆受灵帝封赏,加官进爵不提。

  赵云无形之中,又得河东、河内两个大郡,此二郡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兼有盐铁之利,可谓是民富郡强,远非北疆边郡可比也。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