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盐利之厚_水浒大寨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田面色白如霜,故称白地(即盐花)。

  刮泥待盐田泛白后,以两手压平拖刀腰,依拖刀之架,倒退而行,将田面的浮泥刮起成片。

  抄泥刮起之泥,干湿不匀,日晒使干,再由两人背拽搔扒,反复抄动,使其干松。

  集泥泥皆干松,便由两人对引裁板,使泥土集成一直线形,每线相距约一丈,以便于挑土。集泥大多由妇孺操作。

  挑泥将咸泥兜入土箕,肩挑至土基中央,堆积如阜,称为泥蓬,压使极坚,成尖锥形,使雨水不致渗入,随时扒入漏碗,担水沥卤,此谓泥堆。

  治漏漏碗的底,先铺以一层干藁或棱毛,再将泥蓬的咸泥放入,使之与口平,用两脚踏实,更以爬覆平整,光洁如镜。

  淋漏治漏完成后,用担桶自渠中汲取海水,倾注漏碗,隔数小时或半日,盐卤由漏底经草藁或棱毛淋入竹管,泻至卤缸。

  藏卤卤缸满后,用卤吊汲取,倒入担桶,挑藏于他缸或卤桶,以便煎熬之用。

  煎熬

  用铁盘煎盐,铁盘为长方形,由厚约一寸的铁块3~8块合成。接合处以石灰填塞。架于尖灶之上,再用带形竹篾编成的,围在铁板四周,竹内外及竹与铁盘接合处,亦以石灰涂抹,这谓砌盘。铁盘的一端靠近火门,其后端灶上。尚有余地,则纵向排列铁锅二至四口,称为温锅。

  盘砌成后,将卤从卤桶用竹溜泻入盘中,同时注满温锅,便将柴火投入火门开煎。温锅内的卤烧熟后,交换吊入盘巾,再把冷卤注入温锅。如此反复进行,盘中盐卤水分蒸发,盐份渐次结晶,再加高温度,使盘中苦卤全部熬干,此时盐已制成,用盐锹抄入箩中。

  如此连续煎熬,昼夜不绝火。到第四日以至第十日始行熄火,称为一造。一造的日致,各灶都有一定期限,由场官确定。

  熄火后即将铁盘拆卸,以后再煎,重砌新盘。

  一担卤可熬盐十公斤。其盐含有多种杂质,味涩苦,色微黑,费用高,产量低。

  二、板晒。板晒之盐,杂质少,色白味鲜,费用低,产量高。

  采卤

  在傍海返潮之地,削去草根,光平如镜,称为灰场(指土细如灰)。灰场分上中下三节:近海处以潮水时浸,不易日晒,为下场;其中部以潮至即退,易受日晒,此为中场;远于海者,以潮小不至,必担水灌晒,故称上场。

  潮汛:农历上半月为十三至十八日,下半月自二十七日至下月初三,潮水以此六日大满。潮大之日,三场皆没,自初三、十八后,潮势日减,先晒上场,次晒中场,后晒下场,故上、中场每月能晒两次,下场仅晒一次。

  待地起盐霜,用铁铲收起,此称刮土。将土堆积墩塔,中贯竹管,旁开一井,下埋瓦缸。每塔一井者居多,亦有两塔一井的。墩塔堆就,浇水其上,卤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