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相声演员不一定会说相声_相声凋零:一首大实话,山河震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第一个发明相声的人。”

  “这不假。”

  “在他前面,有张三禄,还有很多老先生们,是大家共同的智慧,创造了相声。可是从穷不怕先生这儿,把他发扬光大,才使得相声代代相。”

  “哎”

  “在相声界,认为朱先生是我们的开山祖,第一代祖师。身为朱先生的徒子徒孙,我们有义务,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这是第一步,不管你多大的腕儿,没有祖宗你也不是干这个的。”

  “自打穷不怕先生把相声这个东西完善了之后是代代相传,一直到相声八德的年间,相声达到了一个很繁荣的位置。”

  “比较有规模了。”

  “想当初啊,有一批德字辈的演员,最著名的是相声八德……”

  相声界德字辈,寿字辈,宝字辈,文字辈。

  四代传承,大师云集。

  一代代的将相声不断的完善,将相声的各种技巧流派与各种贯口太平歌词创作传承下来。

  在林清风的讲述中,一代代的相声大师的名字将中众人的记忆重新唤醒。

  即便是已经错过了那个时代,但是那时候相声的影响力却从未有人忘记。

  从清末。到建国。

  建国后的众多耳熟能详的相声名家的名字,更是几代人抹不掉的记忆。

  林清风将众多名家娓娓道来以后,又一次的感叹道:

  “大伙儿爱听相声我爱说相声,但是现如今的相声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

  “这个很多原因”

  “当年有个地方叫天桥,天桥当初四海驰名。多少个能人在这儿,打把式卖艺的,指着街头卖艺能吃饭能养家糊口。”

  “今天不行了,为什么呢?我们研究过这个事情。”

  “比如说过去,这儿是天桥,旁边这儿有个地名叫山涧口”

  “早晨起来,这些个卖力气人,拿着铁锹的,拿着扁担的,跟这儿等活

  比如说一会来人了,永定门火车站卸车,要四个人卸八个车皮,一个人给两块钱。”

  “到这儿,十冬腊月的也脱一光膀子卸这车,哧鞋吭哧卸完了,比如说下午一点半,卸完了一人拿着两块钱往回走,再有活都不去了。这两块钱够活着了”

  “攥着钱往回走,到天桥找一小澡堂子洗澡。马路对过,二荤铺小饭馆,就是茶馆带饭馆然来一毛钱的酒。能给个四两半斤儿的。”

  “要一个软熘肉片要宽汁儿,来一碗白片儿*要八两,过去那称跟现在不一样。十六两一斤,半斤这一碗面。”

  “洗完了出了池子沏上一壶高碎,饭菜也来了,着酒就着肉片,里这黄瓜片跟木耳之类的,喝完了酒,为什么要宽汁儿啊,拌面吃。吃饱了这儿一喝茶,往铺上一躺睡到两点来钟。

  “出来,逛天桥!”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