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二色莲_红尘有幸识丹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所知,已经现世有据可证的鸣玉山人真品不过十幅。父亲手中曾经有一幅,小时候见过的。“如是轩”里收了三幅,临摹过不下几十次。宫中内库有四幅,余下两幅一在凉州杜氏,一在豫州秦氏。这里边并没有东家和师傅所说的《恒王夜宴图》。难道自己的出师题目和当初水墨师兄的一样,要“无中生有”么?还是东家那边有新的收获,得了《恒王夜宴图》的真迹?丹青暗自琢磨着,可恨这两只老狐狸,只教自己好好准备,竟是一丝口风也不漏。

  临仿到了最高境界,有两种方式,一是“无中生有”,一是“起死回生”。

  当初水墨和留白伪造的“韩石相思句”就属于前者。这幅书法作品在《涤尘洗心录》出世前,各家记载都只有名目,没有详细信息。苏涤尘之前无人详叙,自然是因为深藏宫中,寻常人无缘得见。而此后近百年再没人一睹真面目,则应当是早已被毁。像这样并无原作可以临摹,只凭一些特征介绍,以及对当时背景、作者风格的了解和揣测,制造伪作,就叫做“无中生有”。

  想要“无中生有”,仿造者必须对原作者了如指掌,胸有丘壑,下笔才能神形兼备,如出一辙。比较而言,书法作品“无中生有”没有绘画作品那么复杂。

  所谓“起死回生”,指的是恢复有残损被破坏的作品。它要求仿造者全身心投入原作者当时当地的状态,摹写残存部分并补全损坏部分,补全的部分和原作遗留部分须保持完全一致,才不致留下破绽。

  不管是哪种方式,仿造者都须具备极高超的技艺,同时在精神上进入“有人无我”的境界,才有可能成功。

  六月初六响晴天。佛家晒经,官家晒谱,百姓人家晒衣服。

  丹青的出师入行仪式就定在这一天。

  王宅“不厌居”二层中间的小厅堂里,庄严肃穆。这是丹青第二次进“不厌居”,却是第一次到二层来,少不了东张西望一番。

  北面墙上挂着一幅发黄的工笔人像,画的是江家临仿业奠基人,第十三代家主江留渡。题词显示这是一幅自画像,定睛看去,居然完全照搬了当时著名宫廷画家秋如泠“历代帝王像”的风格,连装帧都用了专供前朝皇室的正赤云隐飞龙纹大红绫。丹青心道,这人肯定是个胆大包天,游戏人间的角色。这么一想,再抬眼望时,顿觉那威严的表情里分明带了一丝调侃之意,对这位隔着几百年的前辈,一下子亲近起来。

  再往上看,是一张横幅,四个酣畅淋漓的大字:“再造风流”。那是难得一见的师傅自己的笔迹,不带任何临仿之意,写得沉着痛快,苍润隽永。

  画像前摆着香案、供桌。王梓园、江自修一边一个坐着,纯尾、罗纹分侍两旁。纯尾侧身点燃了三支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