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这事儿咋就闹大了?(求订阅~月票!_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始发布自己的看法。

  甚至于各行各业都在以自己的想法去论证这样现象的原因。

  就好像是某位心理医生。

  详细的剖析,让不少网友们拨云见日。

  【为什么人们对艺人容忍度越来越高,底线越来越低?】

  【以前或许我们不会觉得,一个演员,为了工作,付出一些辛苦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甚至也就只是感慨一下演员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但为什么到了如今,变成了歌功颂德?!】

  这一个有理有据的剖析,让无数的网友点赞。

  热度也飞速的上升着!!

  随着这位大佬的解释,越来越多的网友恍然大悟。

  【很简单,从社会对比理论来讲,用俗话来说,就是矮子里面拔大个,人们往往对艺人的评估是“道德标准”大于“业务能力”的,对于道德上的评判优先级是最高的。】

  【一个艺人道德过关,业务能力也过关,这本来应该就是行业底线。】

  【但无数塌房的事件,各种毁三观的爆料,无数的艺人践踏着处于“最高要求等级”的道德底线,一个又一个黑历史的摊开,给了观众们一个“练习效应”,导致“感觉阈值”不断的降低着。】

  【这个后果就是“次等要求等级”的业务底线被人麻痹,忽视,乃至于不去在意,以一种应激性的补偿心理,去自我调整,满足练习效应。】

  【简单来说.“就暂时先别要求他的业务能力了,好好先做个人吧!”】

  【可是,不断的冲击依然接连爆发。】

  【从震惊,到适应,接受,习以为常。】

  【所以,当大家有了“艺人都有黑历史”这个认知后,期待值就会开始降低。】

  【这个时候,有的人会觉得“业务能力过关就好了”,其他的?其他的好像大家都差不多,道德别强求了。】

  【而有的人,则会觉得,就算他业务能力很差,顶多不算好艺人,起码是个好人,于是就会有“至少他没犯法”“他都这样了”这样的想法。】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对艺人们的印象。

  大惊中恍然大悟!!

  还真是!

  不少人以前对艺人的要求都是“德行”+“业务”。

  现在呢?

  嗨!

  你不犯法就好了,业务上.凑合看吧!!

  直到现在这么一说,大家突然觉得

  不对啊!

  不犯法不就是正常人最平常不过的底线吗?

  演员做好表演不就是份内的事吗?

  经过大佬的分析后,大家恍然大悟。

  道理原来这么简单。

  还真是这样的!!

  于是,不少网友们便继续的看下去。

  【就像是那位D站up主汤姆逊说的,你现在用这些东西歌功颂德,造成的影响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大众们的底线变得越来越低,这是一种很恶意,很恶心的宣传与引导。】

  【一句“消费了京剧”实至名归。】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