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破局(下)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厮杀,也是打定了坐山观虎斗的主意。如果可能的话,韩王然甚至希望天下选择性地遗忘韩国,当然这个不可能。所以韩王然只能希望各国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韩国眼下是无害的。甚至是一个不错的盟友。

  见暴鸢的主张被韩王然委婉地拒绝了,郎中令蒙骜献上一策,“王上!臣以为,只需在汉中和武关方向屯驻大军,足以让咸阳不安。秦国不安之下,自然无心大力增援赵国。到时候齐、魏两国再攻赵。岂不正如了王上的心意?”

  蒙骜的一番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个简单的增兵让秦国分不出韩国的真实意图,因此秦国只能跟着加强咸阳的戒备。所谓悬而未发,韩国一日不退兵,秦国一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给了韩、魏两国讨伐赵国,蚕食赵国土地的机会。唯一遗憾的就是,韩国这样能够得到的好处少之又少,齐国无疑会成为一个大赢家。

  韩王然听后笑了,却一言不发。这个鼓励让其余的大臣们跃跃欲试。卫尉李牧也献上自己的计策,“赵国所占齐国土地,大小有十二城。一城一城的攻取,耗日持久。赵国完全可以从容不迫的调兵支援。一旦野战,双方的胜负不过五五开。齐、魏两国甚至更低一些。何不让齐、魏两国兵发邯郸,趁着赵国反应不及,围点打援。赵国割地求饶也好,和齐、魏厮杀也罢,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掌控战局。”

  韩王然笑意更浓。李牧的这个计划可谓釜底抽薪之计,邯郸距离魏国边境上的邺城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不惜马力的话,一日可到。当然,赵国修建的长城不是那么好逾越的。但百余里的距离摆在那里,只要齐魏突破长城防线,之后就是一马平川,赵国无险可守。不过,逼赵国签订城下之盟这个念头可以打消了。赵国的国力正是鼎盛,怎么会接受这样屈辱的条件。李牧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建yì表面是为了增加齐魏两国的胜率,实际上却是逼迫三国主力决战于邯郸城下。

  张平等人则是震惊于李牧天马行空的想法。赵国国力摆在那里,泾水之战廉颇带领的赵军损失惨重,但底子还在。此时让齐、魏两国大军和赵国大军战于邯郸城下,毕其功于一役,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对韩国也没有多少损失。何况,韩国虎视眈眈在侧,只要在上党屯兵,赵国可谓束手束脚。想要对付齐国魏国,怕是没那么容易。

  御史大夫范睢抚掌大笑,说道:“卫尉此言和睢之见不谋而合。赵国虽然兵强马壮,但邯郸紧邻边境,这就决定了边境稍有风吹草动,邯郸必定惊慌万分。牵制赵国,还需从邯郸入手啊!不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以为我们做足姿态即可,即使出兵也不宜过多,限制秦国东进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