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援楚之议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国,新郑。楚国使者苏代的到来让韩国朝堂暗流涌动,到底要不要救援楚国,因为群臣争执的厉害,韩王一时之间也拿捏不准。

  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以为齐、魏两国伐楚,楚国势必无法抵抗,韩国若是不援救楚国,一失楚国之心,二恐实力暴涨后的齐、魏两国会对韩国不利。这种意见在苏代放出“韩国若是不愿相救,楚国只能倒向赵国”的言论后愈加甚嚣尘上。持这种意见的大臣以丞相张平、典客陈筮、司寇司马德为代表。

  另一派则坚决认为齐、魏两国本来就与韩国交好,若是韩国出兵救楚,则齐、魏两国必定对韩国怀恨在心,不智。相反,即使楚国倒向赵国,韩国有齐、魏两国为盟,向北交好燕国,楚国也不足为虑。至于对齐、魏两国国力暴增后会不会背离韩国的担心,这些人则提出,趁机出兵南下,攻略楚国,行瓜分楚国之事。如此一来,韩、魏、齐三国国力都有所增加,韩国已然为三国之首。御史大夫范睢、太尉暴鸢、宗正韩泽是持有这种意见的代表。

  韩王在听取了群臣的意见后,并没有立即下要不要救援楚国的决定,而是宣布隔日给出定论。这倒是让群臣一时之间面面相觑。韩王的性格是雷厉风行,善于谋断,怎么这次露出犹疑之色,群臣皆是不解。倒是三公九卿之类的高官若有所悟,心道这多半是韩王要群臣们也借这个机会好好琢磨琢磨,自己坚持的意见到底是对是非。毕竟韩王有意统一群臣的意见后,再令行禁止,而不是独断专行。尽管很多时候,韩王的独断专行证明了韩王的正确。

  后花园里。韩王望着不远处迎雪绽放的梅花暗暗出神,思绪涌动。魏国已有自立之意,这个消息只有三公九卿们知道。丞相的想法自己很理解,既然魏国已经有了不臣之心,韩国正好拉拢楚国,敲打敲打魏国。范睢的心思自己也懂。既然韩国和魏国做不成盟友,那不如就利用魏、齐两国吸引了楚国大多数注意力的情况,分兵南下伐楚。只要韩国愿意,韩国所赚取的利益要远远大于魏国所能得到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采纳前者会让韩国背上一个“不信不义”的恶名。毕竟天下谁人都知道,魏国是依附于韩国的,也无过错,韩国为了一个楚国就对魏国大动干戈,不妥。

  采纳后者的话,韩国的重心就只能往南发展了。更重要的是楚国这个愈挫愈勇的国家最是记仇,只要上位者给下位者一些公平、好处,楚军就会爆发出不可阻挡的战斗力。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王翦灭楚都动用了六十万秦军最精锐的兵马,韩国现在可远远没有那么多兵力。得罪了楚国,楚国就会为秦、赵两国所用,韩国就会三面树敌,而东面的魏国也是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