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邯郸之战(10)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乎了赵国君臣的预料,在唐雎抵达邯郸前,赵国君臣也不是没有商议过议和的可能。但得出的一致结论是邯郸、巨鹿两郡基本上保全不住。没想到,韩王的条件还真称得上是仁慈。武垣、饶县、安平加上中人、阳城、顾县、宋子。这七座城邑位于巨鹿郡东侧,人口、面积都占据巨鹿郡的一半。如果赵国答应下来,至少摆脱了现在在赵国手上的八座城邑各自为战的风险,以八座互相分离的城邑换取七座连成一片的城邑,进可攻退可守,赵国的形shì要大为好转。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在邯郸、武安的赵军精锐能带走多少。毕竟。这些人大都是邯郸、巨鹿两郡的兵马,让他们抛家舍业,也不现实!

  “各地的兵马?”平原君沉声问道。

  唐雎当然清楚,平原君最关心的是邯郸、武安两地的赵军主力。这几乎是赵国手头上最后一支大军了,对赵国最为重要。如果韩国议和是假。真正目的是引诱赵军出城,又或者不愿意赵国带走这支大军,那赵国宁愿死守邯郸、武安。韩国必须拿出诚意。

  “去留由士卒自行决定,愿意继续跟随赵国的,我们绝不阻拦。愿意解甲归田的,我们也大力欢迎。关于退兵,我们只留下少数士卒守城,大军后退九十里,贵国可以完全放心通guò。等贵国到达宋子,再交出邯郸、武关即可。”唐雎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赵王求助似地望向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信平君廉颇。赵王当然想要早日摆脱这种折磨,摆脱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如果三人不支持自己,自己绝对无法和韩国议和。还有一点就是赵国这样服软,有损赵国的形象,这基本称得上是赵国立国以来的奇耻大辱。庞涓率领魏国大军攻克邯郸,邯郸好在还坚持了三年,可自己呢,坚持的两个月就要将邯郸拱手相让。一个处理不好,赵王讲再无威信可言。

  后世的史学家是不会理会赵国如今的形shì要远比魏武卒包围邯郸的时候更加危险,他们只会看到一点,那就是赵国不战而降,将都城邯郸视若敝履,随意割让给了韩国。赵王自己以后不管立下多大的功绩,也会带着这个污点,无法洗刷。

  平原君知道话难开口,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一贯观点,议和,保全实力,以图卷土重来。再坚持下去,雁门云中就会落入秦国手中,到时候,凭借代郡和邯郸、武安、房子、中人、阳城、顾县、宋子、郜县八座城邑,赵国又能坚持多久呢?!韩国是比赵国损失更大,但韩国有这个底气和实力撑过去,赵国则不能。

  “臣以为,合当罢兵休战。韩、赵两国同出于晋,理应交好。王上何不效仿燕国,与韩国永结秦晋之好?!韩不伐我,我不伐韩。传出去,也是一段佳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