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游说赵国(下)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直到可以战胜韩国为止!

  不过,即使清楚了这一点,赵王还是思考良久方才开口说道:“寡人何尝不愿与诸国合纵,但奈何寡人的赵国与秦国、燕国前不久还有战事。有所龃龉。齐国、楚国又远在千里之外,联系实在不易。君不密丧其国,臣不密失其身,先生肯定明白寡人的苦衷吧?”

  苏代却是不以为然的笑着摆摆手,宽慰道:“韩国已经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百姓和土地,于秦、燕、赵、齐、楚五国,可谓唇亡齿寒。韩国每消灭一个国家实力就壮大一分,剩余的国家就少一份助力。这个道理,王上知道,秦、燕、齐、楚四国亦是知晓。韩王此次称帝,就是在试探诸国。可惜,诸国不愿冒险与韩国为难,只剩下楚国一国谴责韩国,却独木难支,让韩王携九鼎而帝天下。经此一事,今后天下诸侯再与韩国交往,士气上就矮了一截。此为未战先败。”

  赵王不敢接话,自己当初也不愿意韩王称帝,但更加不愿意主动跳出来,找韩国的麻烦,让韩国惦记。赵王承认韩天子地位的时间比齐王还要早,这就是其中的惊人事实。

  “如王上所言,秦国、燕国虽然对赵国有不轨之念,于韩军兵临邯郸时落井下石,出兵攻打赵国。但在臣看来,两国必然以为韩国出兵不过二十万,以为凭借赵国的国力足可与韩国斗一个两败俱伤。但韩国实际上动用三十多万大军,王上又体恤百姓,主动与韩国议和,让韩国占得一个大便宜,想必此时燕王、秦王必然后悔不已。王上只要肯派一说客游说秦国、燕国,两国必然大喜,与赵国重修旧好。王上坐拥二十多万精锐,想必也不愿意龟缩在代郡、雁门、云中吧?!”

  赵王点了点头,还是有些担心地说道:“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如果此时合纵抗韩,谁又可为纵约长呢?以寡人来看,韩国必然率先攻打纵约长,燕、齐两国又太弱。”

  苏代一下子就听出来赵王的担心。燕国、齐国元气大伤,只有十多万士卒。如果让燕王、齐王来充当纵约长,那无疑会让赵王落了面子。何况,当韩国兴师动众攻打燕国、齐国的时候,身为盟友,赵国还需要派兵去救。站在赵国的角度上讲,自然希望纵约长既有威望又有实力,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选自己!

  “诸王之中,以楚王最是年长。且韩国灭绝周祀,抢夺九鼎继而称帝的时候,唯有楚国反对。天下皆知,楚、韩两国已然势同水火,王上何不推荐楚王为纵约长?!依照楚王的骄傲、自大,在成为纵约长后,必然更加有恃无恐,与韩国为敌。有楚国在南方牵制韩国,王上也可以在北方谋利。这燕国、齐国可是毗连赵国,王上想要影响两国的决定,易如反掌。”

  最后一句话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