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劝服燕国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国,蓟城。

  一路紧赶,苏代进入蓟城的时候,时间还是进入十二月。和赵国不同,苏代对游说燕国加入合纵一事信心更足。

  原因就在于赵国君臣不和的苗头已然出现,赵王毕竟年轻,初掌大权,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束手束脚。如果听信平原君的话,赵国能取得几次胜利,鼓舞民心士气的话,赵王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尊重平原君的意见。但随着赵国在平原君的指挥下,兵败邯郸,将五百里之地拱手让给韩国,平原君在赵王的眼中已经没有那么不可取代。

  当然,明眼人都清楚,赵国的这次大败其实是输在了国力上。但至少漳水以南的防线是平原君指挥设置的,出了这么大的差错,事情总不能赖在赵王头上。所以,平原君就成为了替罪羔羊。虽然只是被罚没了两年的俸禄,依然保留着丞相的职位,但平原君还是有些寒心和无奈的。

  所以,苏代直接拜访赵王,让赵王先入为主认为合纵、以楚国为纵约长的事情对赵国有百利而无一害。赵王年轻,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平原君老成持重,短时间内无法提出让赵国收复邯郸的计划,那苏代提出的可行计划就成了赵王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机会!

  对燕国,就不用那么复杂了。虽然燕王比赵王更理智,但燕国也比赵国更弱小,燕王比赵王更有野心。对付这样的人,威逼利诱就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苏代收买了燕王身边的近臣,在打探到燕国的重臣在王宫和燕王议事的时候,主动求见。

  对于苏氏一族,燕国还是有感情的。尤其是苏代还是先王身边的近臣。又声称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燕王根本就不敢怠慢,直接命人将苏代带到自己身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心腹大臣,也因为苏代的特殊背景,没有被燕王屏退。

  “臣苏代。见过王上!”苏代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地向燕王行礼道。

  燕王面色稍微一犹豫,苏代方才不是说有事关燕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汇报吗?!怎么见了自己,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呢!莫非兹事体大,不方便对丞相将渠、中大夫剧辛等人一并说?!

  “先生远道而来,不知对寡人有何见教?”燕王试探性地问道。燕王已经下了决心,但凡苏代表示此事不能有第三双耳朵听到,那自己一定让将渠、剧辛告辞。燕王相信,苏代绝不会无的放矢。

  “见教不敢当,燕国大祸临头矣。王上难道没有看出来?”苏代装作讶然道。

  燕王这时候是真的脸色都变了,大祸临头?!莫非韩国又要集结大军来攻打自己?!这不可能啊!自己前几个月才将易水以南的广阔土地割让给韩国,韩国难道胃口这么大,又想来吞并自己?!如果韩国真的如此,那自己不介意教训一下韩国!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