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六章 子楚回秦_574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臣虽不才,愿提一旅之师,拒赵军于国境之外。”在关键的时刻。新晋卫尉杨端和也没有谦让,亦是出声道。

  兵败给廉颇是杨端和从军以来的唯一污点,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杨端和却觉得,上次是自己太过大意。所以败给了老辣的廉颇。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廉颇率领十万赵军精锐,正是给了自己报仇的机会!阳泉君虽然地位比自己高,但统兵的能力却远逊自己。所以,杨端和不认为阳泉君争得过自己。

  本着让敌人不舒服就是对的的原则,杜蟜立即出言声援卫尉杨端和,道:“王上!臣以为卫尉曾有大破赵军的经验,领兵与赵军对决,最为合适!兵者,国之大事,加之赵军来势汹汹,此战于我大秦而言只许胜不许败,阳泉君经验匮乏,可能无法击退赵军啊!”

  阳泉君顿时怒目相视,论经验,自己当然比不上杨端和。但杨端和初当大任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没有任何经验?!有的只是秦王的信任!而且,杜蟜毫不掩饰地质疑自己的能力,完全不给自己留一点颜面,自己也就没必要客气了。

  不过,先开口的还是郎中令吕不韦,只听吕不韦呵呵一笑,对秦王说道:“王上!臣以为此言谬矣!杜将军没有什么经验,不是一样掌握着晋阳三分之一的兵马吗?!可见,临战统兵,在乎将军一心,跟经验有关系,但却不是决定性的。才能、王上的信任,此二者才是缺一不可。即使是卫尉,当初执掌十万大军大破赵军前,经验也是相对匮乏吧!但因为王上的支持,加上卫尉有用兵的才能,三军用命,所以才能大破赵军!”

  这一句话直接让杜蟜面红耳赤,还无法反驳。如果自己反驳,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经验不够,没资格做将军,统帅晋阳三分之一的兵马吗?!因此,杜蟜只能吃了个暗亏,默认还是有“天才”存在的,比如自己,比如阳泉君,比如杨端和。

  秦王点了点头,看向阳泉君,问道:“阳泉君,你可有把握击败赵军?又需要多少兵马?”

  秦王的言外之意却是只要阳泉君肯立下军令状,确保胜利,那出兵的机会就给阳泉君了。这也是秦王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这一段时间,自己太过宠爱杜姬,也太过纵容杜蟜,让朝臣产生太多联想,以为自己有可能会另立杜姬所生的公子为太子。朝臣们渐渐分为三派,一派只忠于自己,对谁都不偏颇。一派是以将军杜蟜为核心,希望等杜姬所生的公子长大成人后,改立他为太子。一派以阳泉君为首,希望太子子楚的位置稳如泰山。可以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王位。

  对一个君王而言,需要维持朝堂的平衡。平衡的要点就在于哪一派气势高,就要打压哪一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