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1章:票房报捷_华娱之白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赤壁》之前,叫嚣着重量级发行的《投名状》、《功夫之王》的拷贝数量都不曾突破1100个。

  林晓光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电影人了,放映规模的优势能够换来票房的优势,他是再清楚不过的,这一点从前两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三峡好人》、《伤城》的较量上已经有所体现了。

  相对于《赤壁》的1400个拷贝,《那些年》的600个拷贝显然少了许多。

  也就是说,《那些年》在7月10号的排片是23%,比《赤壁》的49%低了一半还多。

  想到这里,林晓光一脸忧愁地坐在电脑前开机,快速进入邮箱。

  全国3000块荧幕,华宜兄弟为《那些年》拿下了600个拷贝,在凌晨0点全部同时放映。

  600场零点场,现在距离第一场放映完已经一个半小时,零点场票房应该已经统计出来了。

  果然,邮箱里30分钟之前就收到了一封邮件。

  100万!

  零点场票房100万!

  看到这个数字,林晓光长舒了一口大气。

  原本他期待的数字也差不多是100万,只要达到这个数字,以电影的质量来看,不出意外的话,首日票房应该有机会突破1000万。

  邮件里还有一份附件,林晓光打开来仔细看着。

  这还是一个统计图,包含了全国票房前20城市的票房数据、每个省的票房,以及票房前十的电影院分布情况。

  不出预料,京沪广深等大城市贡献了65%的票房,除了几个发达省份之外,其他省份的票房都差不多。

  南北方没有明显的差异。

  看来熬夜的还是大城市的人,这个点小城市估计没几个人去看电影吧。

  最底下是华宜从原先方面得来的反馈,观看零点场的观众总有近半是情侣一起来的,说明《那些年》这部青春片还是很适合情侣一起看的。

  打开各大门户网站,新鲜出炉的影评早就挂在首页,看过电影的影迷们也在各大论坛留下自己的看法。

  林晓光粗略地看了一眼,几乎全是好评。

  “近几年最接地气儿的青春电影!导演林晓光太有才了!”

  “是啊,林晓光真的不错,用的都是没什么知名度的新人演员,却拍出了一部好看好听好哭好笑的好片子,比《赤壁》那种明星扎堆的所谓大片好看多了。”

  “+1,看了电影,特别喜欢程妍希和景柏然,咱终于也有国产现代版治愈系青春电影了。”

  还有很多网友在论坛安利电影。

  “看完《那些年》,发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柯景腾或者沈佳宜。”

  “从第三分钟起开始笑,一直笑到最后,最终还是哭得一塌糊涂。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的好电影,不装逼,好故事好演员好导演,近期国片第一名。”

  另外,豆瓣一篇长评被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