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9章:难辨是非_华娱之白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祉希这样的制片人,不可能不清楚,《煎饼侠》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只不过,当初大鹏带着《煎饼侠》找到程祉希时,她首先意识到的不是《屌丝男士》的IP,而是影片“全部是真人、实名化出演”的独特表达方式,让她动了心。

  “目前我们的电影市场很火热,我接到过无数个电影公司老板给我的电话,他们拿着买来的IP、剧本来找我,说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个拍成电影?你可以开价格,投资、股份、比例你说了。”

  林晓光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接受了吗?”

  程祉希笑着摇了摇头:“当然没有,这种项目一般我都不会接的,因为我觉得目前这种项目的孵化方式,并不适合目前华国电影市场的情境,我觉得往往这种情况下孵化出来的产品会有问题。”

  程祉希还跟林晓光举例子,有一个电影公司老板雄心勃勃地开发了很多模式,他打电话告诉程祉希,按照这个模式来,电影项目可以卖到亿,原话是“基础就是亿起”。

  但对于程祉希来说,一切的包装还是要回到内容,因为所谓的模式一旦出错,那就会从亿开始减分。

  但如果内容本身足够好,无论怎么包装都会是一个超过亿的项目。

  “我做项目很多时候都不是拿到剧本再去找导演,我通常有了概念或者点子,再寻找喜欢这个项目的导演,跟导演一起孵化这个项目,这样项目的孵化时间和周期就会缩短。”

  “还有一种比如说导演自己心中已经有一个想法了,在实现过程中,我会帮给加一把助力,导演需要什么我来进行辅助,然后呈现出来,这样完成度才会比较高。”

  林晓光直言不讳地道:“祉希,我的想法其实跟你差不多,只不过,我是属于比较传统的模式,跟封导的模式一样,都是先要有个好剧本,才会开始操作,如果没有碰到好剧本,我宁愿什么都不拍。”

  一切都比预期好的太多,上映一周时间,大鹏拍的这部烂片《煎饼侠》,就成功突破了7亿票房大关。

  虽然大部分华国电影都是墙内开花,墙外不香,但是《煎饼侠》倒是成功登陆了米国影院,而且票房还挺“不错”。

  《煎饼侠》从7月3日在米国上映以来,首周末便收获了42万美元的票房。

  这个成绩在登陆米国市场的华国电影中,仅比去年《分手大师》的万美元低一点。

  当然了,《煎饼侠》可以“引以为傲”的还有另外一组数据,《煎饼侠》在米国上映的时候,只在5块银幕上播出,所以每一块银幕《煎饼侠》获得的票房都接近3万美元。

  不过,这些所谓的“成绩”并不能说明《煎饼侠》的“赚钱效率”很高。

  毕竟《煎饼侠》上映的影院数量相当有限,想看的人就只能在这些影院看,单块银幕的票房高一些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煎饼侠》这一次在海外的发行也是沾了万达的光,在上映的5家影院当中,有3家来自于美国院线A,而A在3年前就已经被万达全资收购了。

  如果万达不是《煎饼侠》的出品方之一的话,《煎饼侠》要卖到海外去还会更困难。

  而且,这5家影院大多位于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等大城市的华人聚集区,所以会去电影院看《煎饼侠》的大多也是华人观众。

  在ntereyPark的A影院的两场《煎饼侠》的观众中几乎清一色都是华人,其他族裔的人群则是少得可怜。

  不过,这似乎为华国电影打开北美市场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既然目前国产电影还无法靠品质打动美国人,人海战术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