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5章 第一门火炮_南唐节度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延玉离开信州后,又向吴越国而去。

  正如皇甫晖猜测,钱弘俶虽然接见了他,但提到了北面吴国的威胁,言谈中希望汉国为两国调停。

  其实钱弘俶现在一心只想夺回福州,早就不想继续与吴国交战了。

  但他刚被夺下杭州,若是主动去和对方讲和,未免惹人耻笑,所以迟迟没有派使者。如今汉国使者到来,正合他意。

  林延玉见此,只好又向吴国而去。

  兜兜转转到了四月,当林延玉带着使者团来到杭州时,发现杭州城正处于一派热闹景象。

  他正感到有些好奇,忽然发现马车停住了,外面响起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掀起车帘一看,前方街道上,三名身穿大红衣袍的年轻男子骑在高头大马上,对着街道两旁的百姓挥手,周围人群热烈回应着。

  林延玉派手下打听了一下,得知这三人是新科状元、榜眼和探花,林延玉把状元杜弘璋的名字记下,便绕道向皇宫而去。

  ……

  皇宫,工兵院炼铁署。

  陆原坐在窑室的一张椅子上,手上拿着一张图纸,眉头时而皱起,时而松弛。

  之前他要求祁广子铸造炮管时,祁广子曾问过他,想要大些的还是小些的。

  本着口径就是正义,陆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的,于是祁广子采用铸造法开始研制炮管。

  陆原也是最近才知道,这个时代的炼铁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名为打造法,这种方法直接将铁板打造成瓦片状,将其卷成铁筒,而后接合而成,制造出圆形铁管。

  不过,这种方法只能制造出小一些的铁管。

  另一种叫铸造法,先制模具,而后再放入窑中炼制。

  当年,陆原若是选择打造法,也许很早就能造出小口径的火炮。

  为了制造大口径铁管,祁广子只能用铸造法研究,终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打造出第一根炮管。

  陆原手上拿的就是祁广子画的铸造图纸,他也终于知道研制炮管有多么不容易,难怪祁广子废了这么长的时间。

  总的来说,通过图纸方法,制造炮管要花五大步:

  第一步,用干楠木制炮模。

  第二步,在炮模上装上炮耳、炮箍等其他模具,再用煤灰把炮模均匀涂刷一层。

  第三步,用胶黄泥、细沙、羊毛等材料调合成泥,涂糊在炮模上,接着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

  第四步,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随后用一寸宽、五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包至尾部。

  第五步,将木芯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烧干泥模,同时把炮耳、炮箍等模具烧化成灰。冷却后,扫出灰渣,最后下窑铸造。

  至此,炮管才算做好。

  这五步还是陆原精简过的说法,具体来说,远不止这五步,比如上泥就要重复好几次,下窑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