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春雷声声_我生活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就有了昨晚后山炸石头找人过来搭窑的举动。

  水泥的生产需要“两磨一烧”,首先需要将山里开采的石灰石磨碎,还要将山中的黏土(主要提供硅,铁,铝等微量元素)磨碎后一起加入,山中的黏土含铁和铝较低,李南还将地府生产弹簧的矿石炉渣磨碎后加入,最终形成了水泥的生料。

  这是一个极为耗时耗力的过程,幸好李南先让石匠弄了两口大石磨,让工人先磨了一批出来给他做实验,当天就拿到了足够实验用的各种细粉。

  李南整整弄了二十个对照组,然后小高炉不眠不休的烧了两天,又买了不少石膏做实验,又用了五天,李南才找了最接近后世水泥的配比,成功复原出了水泥。

  最佳配比找到了,在李南搞实验的期间,大量的石灰石被工人磨碎,会烧窑的匠人也将泥窑做了出来,等到李南从实验室出来,将各种原料一一过称之后,这才按照自己找出的最佳配比,将石灰石,黏土还有炉渣的细粉放入窑中煅烧。

  至于为什么不用温度更高的小高炉呢,一来是煅烧石灰石土窑的温度就够了,小高炉虽然温度更高,但是还要用在弹簧的煅烧淬火,要知道,为了垄断核心技术,外面做好的弹簧,都是送到庄内由李南亲自淬火的。

  二来就是小高炉最开始定位就是给李南做实验用的,没办法处理大量的原材料。

  抱着宁可烧过不可欠缺的心态,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第四天熄火冷却,等到第五天开窑的时候,李南终于看到了让他满意的成品——一小坨一小坨的熟料,散发着迷人的深灰色,跟之前李南用小高炉烧出来的几乎没有区别。

  另外一边,从眉县买来的大量生石灰被倒入土坑中,然后加入大量的水,随着石灰坑冒出大量的白气,嘴上带着麻布口罩的工人用竹竿搅拌。

  等到搅拌均匀,李南才暗戳戳地出现在犹自发烫的石灰坑前,在众人惊奇兼惊恐的眼神中,倒入了某种浓稠的神秘液体,然后让工人不要停下搅拌。

  说来也怪,在李南倒入某种“秘药”(工人和老管家飞飞弥彦等都如此认为)之后,坑中开始出现雪白的东西,李南赶紧让人用细密的竹网将其捞起来,等到冷却过后,众人赫然发现,此物就是石膏!

  没办法,这个时代石膏是药材,主要靠天然开采。虽然成都也有卖的,但是天然石膏产量少,价格比起生石灰高不少。

  比起直接用生石膏,就算是李南用绿矾提纯后的硫酸和生石灰制取出来的,价格也要低不少,而且石灰和绿矾石多得是,根本不用担心原料的问题。

  好不容易制取出石膏之后,李南这才让人将石膏和之前烧好的熟料按照他找出来的比例混合,然后再次磨碎成细粉,烘干。

  差不多耗费二十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