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不一样的出征!_滨江警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检站政委好奇地问:“怕死情绪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做思想工作啊,政委组织全团政工干部开了一天会,把全团官兵进行细分,这样就能针对性的做工作。比如干部队伍,粗分是一种类型,细分就有若干种类型。结婚的干部、没结婚的干部、有孩子的干部、没孩子的干部,弟兄多的干部、独生子的干部、参过战的干部、没参过战的干部等等。”

  刘德贵顿了顿,接着道:“他们虽然都是干部,但既有共性想法,也有个性想法,必须分门别类做工作。战士和家属同样如此,我们政委当时把干部、战士和家属细分为十八种类型,在政工会上讲政治思想工作要细、要实、要有针对性,要把各种思想问题大卸十八块,然后一块一块吃掉!”

  “还没上前线,先打思想仗?”

  “不打不行啊,不然没士气,搞不好人都会跑光。”

  刘德贵话锋一转:“好在那会儿团里出了两个典型,一个是二次入伍的蒋瑞,一个是已经转业被安排到东启党校做副校长的宋斌国,他们坚决要求回部队参战,团里抓住这个机会宣传,起到了示范作用,稳住了全团的思想。”

  李军惊问道:“宋斌国是东启人?”

  “我们团有九十几个滨江的干部战士,主要来自陵海、东启和东如三个县。总之,做了一个星期思想工作,战士们从怕打仗转变成怕打不上仗,干部由担心生死安危问题转变到担心上战场完不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家属们也从哭哭啼啼拖后腿转变到热情支持丈夫上前线。”

  “这思想工作做的,我们要学习。”宋政委感慨地说。

  “但后来又遇到了不少问题,之前只是说要参战,等参战命令传达到各连。一夜之间,全团有几十个战士不告而别。”

  “当逃兵了?”

  “他们不是临阵脱逃,只是想在部队出发之前回老家看看父母。他们回家时间最长的在家待了两三天,最少的只待了一天。看了一眼父母,就急急忙忙回部队。动机单纯,思想简单,但确实违反了纪律,只能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在军人大会上作深刻检查。”

  刘德贵磕磕烟灰,接着道:“消息传到官兵家里,有的官兵父母写信发电报,催促儿子回家探望。都快出发了,怎么可能批假?人家知道他们的儿子不能回去,就纷纷来部队探望,全团上下又出现了‘探亲热’。

  大量家属亲友涌入部队,首当其冲的是食宿困难。不过我们当时最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家属亲友会不会拖后腿、帮倒忙。有的连队干脆下命令,不允许家属亲友来部队探望,但收效甚微,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军追问道:“再后来呢?”

  “人家来都来了,不能赶人家回去,而且那真可能是人家见儿子的最后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