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一章大型强子对撞机会议(1)_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也就是lhc,lhc由40个国家建造,耗时10年,耗资百亿美元。

  而这百亿美元,是20世纪90年代的百亿美元,换算成现在大概相当于现在1000亿人民币。

  可想而知,lhc造价之高昂。

  而随之华夏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988年建成后的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渐渐的难以满足华夏高能物理研究人员的胃口,想要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心蠢蠢欲动。

  毕竟,每年财政收入节节攀升,科研经费投入履创新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绩,已经有财力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

  也正是如此,王院士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那就是申请建造属于华夏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王院士,这可是华夏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不是一般的人物。

  早在1984年,王院士从金陵大学毕业后就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1991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员,1996年进入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2000年入选华夏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回到华夏,担任华夏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员,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王院士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震荡模式,该实验入选《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而他也得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去年当选为华科院院士,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华夏科学家。

  王院士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了京城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京城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的研究。

  可以说,这一位王院士,是国内实验高能物理方面的大咖,地位、影响力非同一般。

  刘一辰瞥了一眼身旁的高教授,澹然的说道:“要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谈何容易,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

  刘一辰摇了摇头。

  他也能理解高教授等人心中所想,作为高能物理学家,如果华夏有属于自己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那么简直是华夏高能物理的福音,想要怎么做实验就可以怎么做实验,在实验中诞生一项项研究成果,起码一年水个几十篇论文是没问题的。

  虽然,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但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话语权把控在欧洲物理学家手中,至于华夏,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只能参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