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2章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苏长歌谈性之_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出言请教。

  不同于理学。

  因心学理念与先祖亚圣契合,两者都承认人性向善,所以他对心学好感颇佳。

  而此时,随着孟德的声音响起。

  苏长歌刚想出言。

  坐在孟德对面的荀亮站了出来。

  “苏圣。”

  “吾亦想向您请教。”

  荀亮开口。

  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疑问,而是先询问主家,再决定是否说话。

  毕竟他等下的话。

  可能会伤及在座的孟家人。

  “请试言之。”

  听到这话,苏长歌没有阻拦。

  他也想看看亚圣和礼圣两家的后人,对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理解。

  “多谢。”

  荀亮依礼拱手,然后看向孟德,冷峻的脸上扯出一丝笑意。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人和万物都是天地生养的。

  没有差别。

  不用学、不用做的事就是天性,天性的好坏、喜怒,哀乐就是情感。

  但凡需要学习才会的能力,去做才会成功的事情。

  这都叫做作为。

  伪,乃是作为的意思。

  “故而,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小人不是指卑劣,乃是指人的天性没有善恶之分,没有老师去教导,没有法度约束,做事就只会凭天性去做。

  “是曰,人性本恶。”

  荀亮开口,阐述自己的道理。

  他所言的人性本恶。

  不是真的邪恶。

  而是人性即是天性,但凭本能,跟动物无疑,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恶’。

  随着声音落下。

  在座的诸位儒生都不由点头认可。

  即便是孟家也不例外,他们虽然不认可性本恶的观点,但也不全盘排斥。

  至少同意人需要教化才会讲仁义。

  苏长歌则更像个看客,转目看向孟家,等到他们的回击。

  也就在这时,孟德拍了拍侄子孟静的肩膀,让他出来阐述自家的人性向善论,倒不是怕输,而是怎么着也要高荀家一头。

  随即,孟静站了出来。

  “昔日有人问先祖。”

  “性无善无不善也,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汝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静开口,说出自家的典故。

  曾经有人问亚圣,人的本性没有善或者不善,人可以让他善,也可以让他不善,如今您说人本性善良,难道我的理解是错的?

  “先祖答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