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五章:干旱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77年)冬,大寒,运河结冰,厚达数尺,使江南交通中断达数月之久。万历六年(157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湖面都被冻结,寒风将湖面的冰碴卷起,一直被送上十米高的山丘。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広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其次,小冰河期导致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致使各国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明末,李自成的事,网文里不少有写。放眼看向海外,1570年(明隆庆四年)至1580年(明万历八年),在欧洲,这段时间是粮食危机、迫害油太人与猎巫行动最为猖獗的十年。同期的倭国爆发了大量民变,上杉谦信更是12次于秋冬之际出兵,去关东抢粮。

  面对小冰河期,在北半球,有大量史料可以研究,做出及时应对。而南半球,穿越众手头的资料是一片空白,没有日积月累的数据支撑,气象模型无法给出准确的气象预报,这就为灾害的应对提升了难度。

  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影响的不只有长安郡一郡,西岸的阳垣郡与南角郡皆有不同程度的受灾,长安郡的干旱情况反倒是最轻的。

  中枢在接到上报后,立即召集专业队伍,奔赴各郡,做实地调研,为之后的应对作参考,因此便有了白绍康的此次东行。

  只在太宁城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白绍康第二天便带着学生前往了周边的乡村,调查当地的干旱详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只在太宁城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白绍康第二天便带着学生前往了周边的乡村,调查当地的干旱详情。

  来到一处村落,白绍康注意到为了解决吃水问题,乡里正组织人手给各村打井。

  “老人家,怎么现在才打井,以前村里是如何解决吃水难题的?”白绍康与一位坐在村口小憩的老者攀谈。

  老者抿了口旱烟,用夹带着山东口音的宋洲话,答道:“俺们之前一直吃湖塘里的水,今年不是闹旱灾吗,官府担心干旱加剧,便派人来打井了。”

  “那农田灌溉怎么解决?”白绍康又问。

  老者神色淡然道:“官府有不用牛拉马托的机器,抽水一刻钟,抵得过俺们肩挑手抗半天,虽说今年小麦亩产难免会受影响,不过官府已经放话,一旦减产,就会减免今年的粮税。”

  老百姓对今年的干旱有预期,所以心态都很平稳,再加上市场中的各类物资价格稳定,供应充足,这无异增强了百姓抗灾的信心。

  白绍康点了点头,没在多问,与学生一道走访田间地头,随后考察了乡里的气象观察站。

  中枢将各个队伍的调研结果汇总,旋即向各郡做个工作指示。为作长远计,由财政部拨出专款,用以对各郡水坝、水库、灌溉设施、引水设备的修建与采购,这项工程定为十年,这是继铁路建设之后,中枢财政划拨的最大一笔资金。同时,为接应新移民的到来,中枢扩大了储备仓的规模,加大了对旧港期货稻米的采买。

  这一场干旱带来的不止有弊处,也让果家智库不得不对农业灌溉技术革新、居民安置与供水、工业发展部署等问题做出了更细致的规划。有智库成员更是提出了一个“宋洲本土人口上限为一千万”的建议,将第二个人口转移安置的重心放在了南美潘帕斯。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