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五章:唐学与王学(上)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世界43年,西元1522年,十一月。

  明朝泉州府,泉州城。

  眉宇间镌刻着疲惫的唐寅躺在一张藤椅上,晒着太阳,难得片刻清闲得打着小盹。

  结束宋洲的三年游历之行,唐寅于西元1516年5月返回了大明江南。回到苏州府后,唐寅恍然发觉自己印象里的苏州与现世中的苏州截然不同,似乎有了那么一层不真实感。

  得知好友唐寅平安回来,王宠异常高兴,询问其三年间去了哪里,还言这三年都有人送来银子。

  唐寅离开宋洲时,得到过交代,未免增添事端,他只言去两広游历了一番。

  经过王宠的劝说,唐寅放下心结,为当年的旧事向故友文征明赔罪,两人重修于好。

  后来趁着一次诗会,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老友难得聚齐,把酒言欢,几人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吟诗作画,好不快哉。

  在苏州府安安稳稳地过了三年,至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大批江西避祸的百姓逃往江南。

  一直安享太平的唐寅第一次见识到了何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年的宋洲游历,让他学会了俯身平视百姓的生活,流民为了求生,卖儿卖女的惨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原来心目中的大明并不是处处歌舞升平,自刘六刘七起义平定后,川蜀跟着发生了起义,江西各地盗匪横行,东南沿海也不平静。

  面对这样的乱象,唐寅首次向自己提问,为何会如此?发现找不到答案后,唐寅将自己关在桃花庵中,每日读书三省,苦苦追寻,直到有一天他猛然回想起自己在外游历时,曾有那么一丝模糊的明悟。

  唐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下,开始尝试归纳总结。

  从这一刻起,唐寅在画家、书法家、诗人的身份之外,有多了一个思想家的标签。他将自己的观点归纳为:对社会**、贪官污吏的批判;提倡开海禁、重视商业;倡导民本思想;认为土地兼并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根源,应该恢复井田制,使耕者有其田。

  唐寅的观点与明末泰州学派李贽的想法类同,但他还具有一点理想家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寅将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润笔费,全用在了刊印“唐学”上,一篇篇离经叛道的文章发出,立即在苏州府掀起了惊涛骇浪。恰巧此时,王阳明的心学兴起,自然会有人将“唐学”与“王学”做比较。

  说到王(心)学,不得不介绍王阳明的平生经历。

  王阳明出于成化八年(1472年),只比唐寅小两岁,家境殷实。

  十二岁时,王阳明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挫折。好在王阳明自幼志向高远,十五岁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流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