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七章:虚惊一场(上)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洲攻破江都后,扬州府南面已门户洞开,就在扬州府全力组织军民防御府城时,宋洲又东出进兵泰州,让泰州守军有些措手不及。明明扬州近在咫尺,却要来打毫不起眼的泰州,实在是让人费解。

  泰州的毫不起眼是相对扬州而言的,实际上,泰州也是明朝江淮的经济文化重地。其州志记载,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泰州共有两万四千多户,十二万两千多人。自明代之后,泰州北门外居民渐多,客商云集,坡子街一带逐步形成了繁荣的商业中心。

  作为一座古城,泰州的繁荣与盐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此地时称海阳,历属吴、越、楚。西汉后建海陵县,“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到元代设泰州路,后改为泰州,属扬州路。至明代时,海陵县并入泰州,辖如皋县,属扬州府。

  元末明初战乱结束,被破坏的经济慢慢恢复,官府组织民力疏浚河道、筑堤遏潮、使百姓得以安家落户,泰州淮南盐业至此开始复兴。

  明朝在江淮设立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这一重要机构,下辖泰州、淮安、通州(南通)三个分司,以及泰州、淮安两个批验所;泰州分司下辖十个监课司,分别为富安场、安丰场、何垛场、梁垛场、东台场、栟茶场、角斜场、丁溪场、草堰场、小海场。十大盐场中,富安场位居首位。

  明代后,两淮盐税长期占朝廷总盐税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泰州又占两淮盐税的半数以上。靠着发达的制盐业,泰州一时成为了运盐使司治所之所在(后又迁去了扬州)。

  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文化的昌盛,有明一代,泰州人才辈出,包括“五朝元老”高谷,内阁首辅大臣兼太子太师李春芳,内阁次辅吴甡,明吏部尚书翟善,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的宗臣等。

  经济文化繁盛,人口多,防卫又不如扬州府城,这自然成了宋洲转移移民的优选。

  十月初六,宋洲分出三千海军陆战队士兵东进泰州,在打掉其外围的刘庄、白驹、栟茶、角斜四堡后,泰州城无遮无拦的展现在了宋洲士兵面前。

  泰州城乃洪武初年重修,东、西、南、北门分别取名海宁门、阜通门、迎恩门、迎淮门,四门均有月城,有水关通往河道,并不能轻易啃下。

  查探完地形后,负责指挥的军官决定先扫清外围,转移走移民,再考虑攻城之事。

  在这样的安排下,各支“劝民队”四处出击,本以为又是一场“恶仗”,却不想本地有不少灶户主动投靠,愿意为“劝民队”带路。

  明朝灶户是纳入朝廷编制之内,负责为果家生产盐货的一个群体。灶户与普通民户不同,朝廷对灶户实行双重管理,即地方府县和盐运司对灶户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