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四章:桃花园(上)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勘探队留在了驿站,移民队短暂休整后,还得继续向东赶路。

  此行的一路,路识以多谷河(后世门多萨河)为参考,倒也不必担心迷路。

  多谷河发源于后世安第斯山脉阿空加瓜山和图蓬加托火山之间,上游河谷平均海拔约2600米,河流平均流量每秒50立方米。此河虽不是一条大河,但在新安堡(后世门多萨)却是一条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

  沿途每过25-30公里就设有一处驿站,这个距离刚好是移民每日能行走的路程。

  到第三天,一行人终于看到了一个像样的村落。

  名叫上溪村的村落就建在四面环山的河谷地带,沿河流是开垦出的成片农田,田里(南半球)冬小麦长势喜人,在水源难以浇灌的地带种的是成株的葡萄。

  葡萄最早在汉朝传入华夏。张骞出使西域时,到达的第一个国度是大宛,他将华夏的丝绸送给了大宛国主,而大宛国主将当地的汗血宝马和葡萄种子送给了张骞。后来张骞返回长安,自然也把汗血宝马和葡萄种子带回。而之所以叫葡萄,据说是根据“酺”和“醄”引申而来,“酺”即大家聚集在一起喝酒,而“醄”有喝得尽兴的意思。

  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这说明当时葡萄酿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两宋时期,葡萄广泛传播开来,殆至元末,中原地区已普遍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了。

  元代国祚虽短,却是华夏古代葡萄与葡萄酿酒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鼎盛时期。元朝诗人周权曾用诗描述葡萄酒的酿制:“翠红夭矫飞不去,颌下明珠脱寒露。累累千斛昼夜春,列坛满浸秋泉红。数霄酝月清光转,一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春,春风吹动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纵教典切肃双裘,不将一斗博凉州。”

  元代权贵十分喜爱葡萄酒,如忽必烈就在宫城中建造了葡萄酒室。为了保证宫廷、官府葡萄酒的供应与质量,权贵们不但向西域地区索取大量葡萄酒,还大力提倡在内地推广葡萄种植,在大都、太原、金陵等地设立官方葡萄园,并在诸地开坊酿造葡萄酒。

  明代前中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业保持了平稳的发展状态,葡萄种类、种植区域和葡萄酒产量与元代相比也在不断增加。明朝南北直隶及十三布政司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见到葡萄和葡萄酒的踪迹。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写道:“(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江北皆有之,而平阳尤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草龙珠葡萄、马乳葡萄等品种。明代栽种的葡萄品种繁多,有“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