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七章:狂生(下)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混在台下,有一不起眼的听客。听着李贽的离经叛道之言,那人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随后悄悄退出了人群。

  回到县城,临近日落,几名下属才姗姗前来汇报安排给他们的任务。

  “队长,这是近半年来,我们收集到的李贽学说。”

  领头人接过厚厚的一本汇总,随即翻开瞧了瞧。

  正治方面,李贽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

  (注:前七子是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七人。)

  李贽颇好史学,其晚年根据历代正史纂写了《藏书》一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藏书》一共68卷,是纪传体历史评论,讲述战国至元朝灭亡时约800个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反传统评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对儒学。

  对于秦始皇,儒家早已盖棺定论,将他定位为暴君,是历代君王里最残暴的一位,但在李贽眼中,始皇帝却是“千古一帝”,他高度认可秦始皇的文治武功之盛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对于武则天,唐朝时评还好,到了宋代司马光时,就将武则天评价为牝鸡司晨,作为一个负面典型加以鞭挞,但李贽认为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李贽去世后,其弟子汪本轲根据李贽生前的资料,又编辑出一本《续焚书》(共5卷),其内容比《焚书》更为大胆。

  在儒家门徒心目中,孔子是至圣先师,儒门鼻祖,但李贽却戏谑嘲讽孔子,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而是与大家差不多的庸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既然孔子非圣,那么该向谁学习呢?李贽认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指出人人都是圣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学孔子呢?如果一定要在言行举止上向孔子学习,那么只会是“丑妇之贱态”……

  翻过有些枯燥的正治观点,领头人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经济方面,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