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干旱_穿越1480之新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世界33年,西元1512年,6月。

  长安郡,太宁城。

  周郡长在码头亲自迎接气象专员白绍康的到来。

  “白老不辞辛苦,特地跑来太宁城,让我等后辈大受感动。”

  “为了果事,我这把老骨头跑散架了,也是值得的!”

  “白老哪里的话,我们这些后辈都热切盼望像白老这样的老前辈能长命百岁,共同见证宋洲的崛起。”

  两方谈笑间,坐上马车。

  刚刚坐定,白绍康便迫不及待地向周郡长问起眼下最心系的事——长安郡的干旱情况。

  周郡长介绍道:“目前受旱面积超过了全郡耕地面积的四成,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已向全郡下发了应对旱情的紧急通知,全力确保百姓及牲畜的用水安全。”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百姓生活用水这三者中,农业用水一直占大头,而且这个时间点是小麦结穗的关键时期,干旱缺水势必会造成小麦减产。

  别看后世土澳只有两千多万人,是粮食出口的大国,但其缺水情况十分严重。不确定的天气变化,让土澳常遭受干旱、高温、自然山火的威胁,更何况现在正处全球小冰河期。

  华夏气象史资料中,有四次小冰河期的记录,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末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关于明末清初小冰河期的猜测,后世有专家对青Z高原冰川中碳同位素测试发现,大约从1270年起(元朝建于1271年)冰川已开始推进,也就是说小冰河时期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的。第一个降温阶段的最低点大约出现在1370年左右(明朝创建于1368年),此后一个世纪内气温略有回升。在1470年左右全球气温再度变得寒冷,一些本来很少下雪的地方也开始不断降雪。极寒天气一直持续到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才宣告结束。

  从元朝初期开始,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结束,这其间历时长达四百多年。

  第四次小冰河期的到来,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元朝统治时期100年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清朝从乾隆到宣统退位的176年里面自然灾害1121次。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往往联系着成千上万的百姓性命,拿明朝举例,根据明朝正史和方志上的一些记载。景泰四年(1453年)冬天普降大雪,次年四月户部奏报,长江下游“冻死者无算”,其中仅长江南岸的常熟县就冻死了一千多人。成化十三年(1

  请收藏:https://m.aofc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